人身损害能否自行做伤残鉴定
时间:2024-11-29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遭受到人身损害的人,觉得自己伤得比较重,对方必须要为自己的伤势付出一定的法定代价,于是就想要求对方赔偿,想要先去做一个伤残鉴定,确定下具体伤势怎么样。那么,人身损害能否自行做伤残鉴定?下面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仔细讲解。
人身损害的自行鉴定及重新鉴定的法律规定
一、人身损害的自行鉴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受害者有权单方面委托进行鉴定,以证明人身损害的情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方当事人有权出于合理理由对鉴定结果进行反驳,并提出重新鉴定的申请。
二、重新鉴定的申请程序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需要进行人身损害伤残鉴定的被评定人需要按以下程序进行申请:1. 准备伤残评定申请书,该申请书应当加盖办案单位的公章,并由办案人签字;2. 携带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实、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T、X片及诊断报告;3. 从治疗医院借阅有关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4. 在评定被抚养人的劳动能力时,还需要携带评定人的身份证及户籍证明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说明;5. 在评定过程中,应以事故直接导致的损伤或确定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如果治疗尚未终结但需要提供赔偿依据,应在申请书中进行说明;6. 评定者需要亲自接受检查,并缴纳规定的评定费用。根据以上程序,被评定人可以申请重新鉴定,以确保人身损害的情况能够得到准确的评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没有正当理由未提出鉴定申请、未预交鉴定费用或拒绝提供相关材料,导致无法通过鉴定结论认定案件争议的事实,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生透露病人隐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
医生透露病人隐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以及侵犯隐私权的范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医生透露病人隐私将承担侵权责任。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包括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如非法跟踪、安装窃听设备等。文章强调应积极维护自身隐私权,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
-
我国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
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包括隐私权与肖像权。隐私权涉及个人信息的保护,未经许可公开个人信息属违法行为。肖像权则指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使用他人肖像进行营利活动。偷拍行为往往同时侵犯这两种权利,导致侵权者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内容,详细列举了包括个人信息、住宅、性生活、财产状况、通信和个人文件、社会关系和档案材料等方面的隐私权保护。同时,依据《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犯隐私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相应责任。
-
出售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
关于出售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详细阐述了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标准,包括不同类别信息的数量标准和违法所得金额的要求。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受到相应处罚,单位犯罪也将受到处罚。
-
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