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 > 把别人照片发网上属于侵犯隐私权吗

把别人照片发网上属于侵犯隐私权吗

时间:2024-08-31 浏览:6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8340
现实生活中网络的使用是比较普遍的,很多时候网上的信息都是涉及隐私的,比如有的人将他人的照片发到网上去,那么这样的行为是否属于侵权行为?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及法律责任

侵权行为的界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经他人同意将他人照片发布到互联网上属于侵犯肖像权或隐私权的行为。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要求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民事权益的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民事权益包括但不限于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和财产权益。

被侵权人的请求权

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包括:1. 停止侵害行为;2. 排除妨碍;3. 消除危险;4. 返还财产;5. 恢复原状;6. 赔偿损失;7. 赔礼道歉;8.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上述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隐私权的权利内容

个人生活自由权

个人生活自由权是指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或不从事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干预、破坏或支配。

情报保密权

情报保密权是指个人生活情报,包括个人信息和资料,如身高、体重、个人健康状况、婚恋、家庭、社会关系等。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强制披露其财产状况、社会关系以及其他私人事务。

个人通讯秘密权

个人通讯秘密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传真及谈论的内容享有保密权,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窃取个人通讯内容。

个人隐私利用权

个人隐私利用权是指权利主体依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自身隐私,从事满足自身需求的各种活动,如利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撰写自传、利用个人形象供绘画或摄影等。隐私的利用应遵守法律的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且不得滥用权利。

最新资讯:《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

自然人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0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个人信息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1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时,应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通过以上法律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有明确的法律保护,并规定了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同时,随着《民法典》的生效,个人信息的保护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大家在使用互联网和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资条的隐私性质

    工资条的隐私性质。根据国家和宪法对隐私权的法律规定,工资条作为个人信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其是否构成隐私需具体分析。国家行政法规规定了员工工资公开化、透明化的要求,员工对于企业制订工资分配方案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侵犯他人隐私可能涉及刑法规定,如

  • 夫妻之间的工资条是否构成隐私

    夫妻间工资条是否构成隐私的问题。工资条被视为私密信息,但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我国法律规定,员工工资不属于隐私,夫妻可约定财产归属。同时,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非法侵犯将受处罚。

  • 工资是否属于隐私: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工资是否属于隐私的问题。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规定,工资条属于私密信息,但在特定情况下是否构成隐私需要具体分析。法律同时保护了公民的隐私权,对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 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分类

    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分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网络谣言侵犯的客体性质不同,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同。危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等的网络谣言犯罪危害性较大,通常构成犯罪不需要以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结果为前提。网络谣言主要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

  • 一、公开散布他人隐私的刑事责任
  • 人身权的范围
  • 结婚证网上可以查出来吗,法律有哪些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