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婚诉讼中,结婚证、房产证和身份证等证据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证据的缺失将使当事人处于被动地位。然而,即使一方当事人试图隐藏或销毁这些证据,这些证据的目的通常不会受到影响,因为它们在相关部门都有备案。如果无法提供结婚证,可以通过民政部门的婚姻状况证明替代。房产证可以通过房管局查询。身份证可以通过公安局人口查询中心开具证明。
银行存单、股票账户等证据与第一类证据相似,都是可以查证的。然而,这类证据具有其特点,即对应的权益易于变更和变现。因此,在收集和保存这类证据时,必须注意做好固定工作。特别是股票账户,由于股市波动可能导致账户市值的不稳定增加了证明的难度。
根据婚姻法第32条第2款的规定,法定离婚事由已经多次提及,这里不再赘述。证明一方或双方具备法定离婚事由的证据非常关键,但往往也很难收集。其中,证明一方犯罪相对较容易,证明家庭暴力、赌博等不良习惯则非常困难。证明重婚相对容易,但证明分居或同居则较为困难。
过错损害赔偿的证据类似于法定离婚事由的证据,但在实际效力上往往非常脆弱,甚至有时候我们认为确凿的一些证据在法庭上被法官完全忽视。例如通话记录、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可作为其他证据的辅助)。
在民事诉讼中,起诉离婚的一方需要撰写民事诉状。诉状的第一部分应写明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和住所地。第二部分应写明诉讼请求,包括请求离婚、小孩的抚养问题和财产依法分割。第三部分应写明事实与理由,详细描述何时结婚、何时生子以及离婚的原因等情况。诉状最好打印,但最末处必须手签名。
一方起诉离婚应前往住所地所在的基层法院(区或县法院)提起诉讼,并在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中国刑法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特别是对于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等犯罪,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暂缓起诉作为一种特殊的起诉方式,符合公诉条件但符合一定条件的案件不提起公诉更符合公共利益,同时必须规定缓诉期间和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义务。
消费公益诉讼的界定和法律处理。消费公益诉讼源于罗马法中的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包括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的狭义公益诉讼和公民等提起的私益诉讼。处理时需区分两种诉讼方式,遵循双轮驱动原则,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处分权。《解释》规定了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的交叉处
该摘要主要介绍了非法经营罪判决书的内容和相关法律依据。首先,判决书包括被告人的基本情况、辩护人和公诉人的情况。其次,判决书认定了相关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依据。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