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很多时候案件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审问,而且还会有可能出现串供的可能。串供的话是有几种情况的,那么,什么情况下刑事诉讼法有串供可能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刑事诉讼法中的串供可能性
1. 从相互关系和关系人手审查判决是否串供
根据刑事诉讼法,可以从共同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犯罪嫌疑人的关系人手,审查判决是否存在串供可能。这意味着需要仔细研究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并对他们的供述进行比较分析。
2. 从陈述内容比较分析判断是否一致
判断串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从犯罪嫌疑人串供后陈述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一致。串供的显著特征是内容的极其相近或一致。如果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内容细节完全一致,并且没有丝毫的差别,那么可能存在串供。相反,如果犯罪嫌疑人之间或犯罪嫌疑人、证人之间在对主要事实作了相同的供述,但在一些细节上存在差异,比如时间、地点、过程及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等,那么反而符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可以排除串供的可能性。
3. 从陈述内容的客观性判断是否串供
另一个判断串供的方法是从审查供述后陈述内容的客观性判断其是否串供。真实的供述应当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串供后的陈述显然不具备这一特性。因此,通过判断供述的客观性,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串供。
发现矛盾、揭露串供
1. 抓住矛盾、揭露串供
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询问证人时,司法人员应该抓住矛盾,揭露串供。不要急于驳斥,而是先让其说完说细。然后利用陈述中暴露出的一些细节矛盾,进行逻辑严密的发问。这样可以使犯罪嫌疑人或证人陷于不能自圆其说的被动之中,从而揭穿其串供的伎俩,迫使其如实作出供述。
2. 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瓦解串供
审查时应充分利用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矛盾心理,选择罪行较轻的从犯为突破口,进行法律、政策教育,使其打消幻想,如实供述。然后在对主犯进行讯问,各个击破,瓦解其串供同盟,迫使其如实作出供述。
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