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代购商标明代购、标明商品价格、有现成货源、赚取差价,这种代购行为在本质上是商品买卖关系。如果代购商收取代理费的报酬,而不是货款扣除成本的差价,产品详情提示该产品购于海外,不能提供中文标签,那么消费者和代购商家视为委托合同关系。
然而,如果代购商对所有产品的页面介绍均注明“代购”,买方对于购买商品系域外制造并转入国内销售亦有清晰的认知,包括商品的品种、类型、价格、包装等事项,不存在“被误导消费”的情形,且该合同应为代购合同而非买卖合同,系代购方按照被代购方的指示代购了产品,那么代购方不负赔偿责任。
一般情况下,代购纠纷是不会立案的,因为我国对于代购纠纷的法律规定不明确,缺乏监管。
根据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通过微信认证的公众账号购买商品,可以依据新《消法》第44条要求微信平台提供销售者的真实信息。否则,消费者可以要求微信平台赔偿损失。然而,如果是通过私人微信账号进行的交易,则只能被视为双方个人达成的交易。虽然无法适用新《消法》第44条维权,但根据新《消法》第40条的规定,消费者仍可以直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石某因购买的啤酒瓶爆炸受伤后向商品批发店和生产厂家索赔的案件。根据法律规定,生产厂家和商品批发店都应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判决商品批发店赔偿石某相关费用,并承担诉讼费用。文章还从法理角度分析了产品责任,并强调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微信商家拒绝退款时消费者的法律维权途径,包括协商、调解、投诉、仲裁和诉讼五种方式。同时,文章还涉及购买假货的赔偿权利,普通消费者和职业打假人的赔偿权利有所不同。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应首先保留有效证据并与商家协商,如无法解决可通过投诉和诉讼等方式进行维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民事责任问题。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消费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可能受到侵害,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等。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者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消费者可以要求多种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如修理、恢复名誉
李先生与高某之间的违约问题。双方签订协议购买房屋,高某未办理房产证并拒绝履行交付义务,构成违约。虽然高某愿意退还已支付的房款,但李先生想知道他可以要求高某承担何种责任。根据法律规定,高某应赔偿李先生因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重新购买房屋所产生的额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