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管理 > 使用过期酵母食品安全法如何处罚

使用过期酵母食品安全法如何处罚

时间:2024-10-28 浏览:8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9914
网友钱先生在一家餐厅打工,他在工作中发现厨房是用的酵母粉已经过保质期了,钱先生提醒了厨师,可是厨师说没关系可以将就用,扔了太浪费了。钱先生想了解自己如果举报这种情况,餐厅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手心律师网小编来解答这个问题。

使用过期酵母食品的处罚措施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有关主管部门将根据各自的职责进行处罚。具体的处罚措施包括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对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将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将处以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将吊销许可证。

此外,对于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了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销售过期食品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以下情形违反了该法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将根据各自的职责进行处罚。具体的处罚措施包括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对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将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将处以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将吊销许可证。

以下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的情形:

  1. 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2. 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3. 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4. 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5. 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的制品;
  6. 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7. 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8. 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9. 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10.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施工组织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组织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全过程质量检查、质量事故处理、贯标工程的监督和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监督和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质量管理意识教育、作业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内容。文章强调了技术和质检员的工作重要性,并提到了测量放线、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控制,以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定义和重要性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要求与措施。该制度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具体要求和措施包括烹调加工操作间管理制度和食品原料库房管理制度,以确保食品安全并防止污染和变质。建立和实施

  • 国家机关的推荐行为与产品质量法

    国家机关的推荐行为与产品质量法之间的关系,强调国家机关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应推荐或参与产品经营活动。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违反产品质量法的处罚方式,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赔偿责任及行政责任,其他相关人的违法行为及责任,以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的法律

  • 诊所销售过期药品的法律处罚

    诊所销售过期药品的法律处罚和消费者的赔偿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销售过期药品的诊所将面临货物没收、罚款、停产停业整顿或撤销许可证等处罚,情节严重可能追究刑事责任。消费者可通过投诉、法律途径等方式寻求赔偿。

  • 顾客买到过期食品要求赔偿1000元怎么办
  • 食品安全法吃出异物赔偿标准是什么
  • 食品安全法最新处罚标准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