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未经批准进口药如何处罚
时间:2024-11-24 浏览:6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当前社会中,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进口。那么,销售未经批准进口药如何处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销售未经批准进口药的法律处罚
一、销售假药的法律规定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48条的规定,以下情形可被认定为假药:(一) 药品的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二) 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其他药品冒充某种特定药品。以下情形的药品可被认定为假药:(一)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禁止使用的药品;(二) 未经批准生产、进口的药品,或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三) 变质的药品;(四) 被污染的药品;(五) 使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药品;(六) 标注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因此,销售未经批准的进口药物,即使该药品确实具有疗效或未造成严重后果,也应被视为销售假药罪。根据《刑法》第141条第1款的规定:如果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金;如果该行为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金;如果该行为导致人死亡或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生产、销售假药的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十七条:涉嫌生产(包括配制)、销售假药的行为,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应立案追诉:(一) 含有超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药品;(二) 不含所标明的有效成分,可能导致诊治延误的药品;(三) 标注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可能导致诊治延误的药品。在民生刑法观指导下,为加强对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保护,《刑法修正案(八)》将我国1997年《刑法》第141条规定的生产、销售假药罪由危险犯改为行为犯,加大了对制售假药行为的打击力度。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目的是保护多重法益,其中主要法益的保护优先于次要法益。在刑法规范层面上,公民生命健康法益的保护处于优势地位,而秩序的维护则处于从属地位,其目的是更好地保障个人法益。因此,对于假药的认定应基于药品是否具有真实疗效的实质性认定,而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是否取得药品管理部门的批号。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还严重破坏了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为解决以往对此类犯罪认定困难、打击不力的问题,《刑法修正案(八)》对该罪行的规定进行了调整:一是解决了对“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认定困境;二是使罚金刑的适用具有可操作性。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施工组织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组织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全过程质量检查、质量事故处理、贯标工程的监督和检查、项目质量计划的监督和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检查、质量管理意识教育、作业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内容。文章强调了技术和质检员的工作重要性,并提到了测量放线、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控制,以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定义和重要性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具体要求与措施。该制度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安全。具体要求和措施包括烹调加工操作间管理制度和食品原料库房管理制度,以确保食品安全并防止污染和变质。建立和实施
-
国家机关的推荐行为与产品质量法
国家机关的推荐行为与产品质量法之间的关系,强调国家机关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不应推荐或参与产品经营活动。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违反产品质量法的处罚方式,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赔偿责任及行政责任,其他相关人的违法行为及责任,以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的法律
-
诊所销售过期药品的法律处罚
诊所销售过期药品的法律处罚和消费者的赔偿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销售过期药品的诊所将面临货物没收、罚款、停产停业整顿或撤销许可证等处罚,情节严重可能追究刑事责任。消费者可通过投诉、法律途径等方式寻求赔偿。
-
电商平台售假药如何处罚
-
生产销售假药罪判刑后还罚金吗
-
假冒化妆品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