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名胜古迹的管理秩序,对象则是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名胜古迹包括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地区,环境优雅、规模和范围适中,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根据其价值和环境质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重点、省级和市县级三个级别的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则是指与名人事迹、历史大事相关的胜地、建筑物和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其价值的不同,文物保护单位可以分为国家重点、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级和县、自治区、市级三个级别。
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且行为情节严重。损毁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捣毁、砸碎、拆除、污损、挖掘、刻划、焚烧、炸毁等。损毁行为可以是积极的,如损毁景物、建筑物,破坏园林植物,或在名胜古迹区盖违章建筑、拒绝拆除等;也可以是消极的,即不作为导致损毁。然而,仅有损毁行为而情节不严重的行为不构成该罪。情节严重主要指多次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造成严重损坏、大面积损毁、造成恶劣影响、出于卑鄙动机损毁、抗拒他人制止等情况。
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是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而故意进行损毁。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该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24条第2款的规定,犯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贪污罪的分类。包括侵吞财物、窃取财物、骗取财物和其他方法等多种形式的贪污行为。其他方法还包括内外勾结、公款私存、利用回扣和合同非法占有公款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间接贪污和占有应交单位的劳务收入等形式的贪污行为,以及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贪污的行为。
五年后再犯赌博罪是否属于累犯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属于累犯。对于赌博罪,如果符合聚众赌博的立案追诉标准,应当以营利为目的并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作赌注的款物、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的法律处罚和福利院领养孩子的手续。对于虐待行为,根据相关法律,福利院若虐待儿童老人且情节严重,其主要领导者和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领养孩子方面,收养人需提交一系列证件和证明,包括护照、海外居住证明等,并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
挪用公款罪中营利性活动的认定。根据相关法律解释,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包括存入银行、集资、购买股票等行为。不同挪用情况有不同的认定标准,涉及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非法活动等。明确区分不同情况有助于对挪用公款罪进行恰当的法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