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 > 口头威胁是否构成犯罪

口头威胁是否构成犯罪

时间:2024-07-07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0291
如果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情节严重会构成犯罪,但是一个人口头威胁他人呢,口头威胁是否构成犯罪吗,法律对口头威胁是否构成犯罪吗有什么样的规定,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头威胁是否涉嫌构成犯罪

对他人人身安全进行口头威胁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辱骂、恐吓他人,并且情节恶劣,则涉嫌构成寻衅滋事罪。

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

一、寻衅滋事罪的主体要件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

二、寻衅滋事罪的主观要件

寻衅滋事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即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行为人的动机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来追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三、寻衅滋事罪的客体要件

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和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寻衅滋事犯罪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常常给公民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造成损害。然而,寻衅滋事罪一般侵犯的并不是特定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而是对公共秩序的挑战,对整个社会的蔑视,对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的蔑视。

四、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要件

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具体规定如下:

  1.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随意殴打他人指的是出于耍威风、取乐等不健康动机,无故、无理殴打相识或素不相识的人。情节恶劣的指的是殴打手段残忍、多次殴打他人或造成被殴打人自杀等严重后果。
  2. 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指的是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不健康动机,无故无理追赶、拦挡、侮辱、谩骂他人,尤其是对妇女进行追逐、拦截、辱骂。情节恶劣的主要指经常性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或造成恶劣影响、激起民愤或造成其他后果。
  3.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指的是以蛮不讲理的流氓手段,强行索要市场、商店的商品以及他人的财物,或者随心所欲损坏、毁灭、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指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的公私财物数量大、造成恶劣影响、多次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造成公私财物受到严重损失等。
  4.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指的是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不健康动机,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制造事端,扰乱公共场所秩序,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即公共场所正常的秩序受到破坏,引起群众惊慌、逃离等严重混乱局面。

只要行为人具备上述四种情形中的任意一种,就构成寻衅滋事罪。然而,在审判实践中,行为人往往同时实施多个行为,既“强拿硬要”又“随意殴打他人”,或者先“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后“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行为人出于寻求精神刺激、取乐的流氓动机通常会实施多个行为,但在这种情况下,只以寻衅滋事罪一罪认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处罚偷盗树木行为

    如何处罚偷盗树木行为。根据不同情况,盗伐树木行为可分为三种情况。对于盗伐行为,法律规定需进行经济赔偿并补种树木,同时可能面临罚款、没收盗伐树木和财产等处罚。若构成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将受到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 胁从犯的特征及法律责任

    胁从犯的本质特征、不宜认定的情况、法律责任及其在认定时需注意的问题。协从犯是被他人威胁或诱骗参与犯罪,但不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人。根据刑法规定,对协从犯应减轻或免除处罚。同时需注意区分协从犯与紧急避险的情况,以及在共同犯罪中协从犯的作用可能发生的转化。

  • 炸鱼炸死人是否构成过失爆炸罪

    炸鱼炸死人是否构成过失爆炸罪的问题。过失爆炸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为公共安全,客观要件包括行为人实施过失引起爆炸的行为且造成严重后果,主体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要件为过失。若炸鱼行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导致爆炸事件,造成致人重伤、

  • 投资平台诈骗的定罪标准及相关法律依据

    投资平台诈骗的定罪标准及相关法律依据。投资平台诈骗是金融犯罪的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其定罪标准涉及诈骗数额的大小、主观故意及侵犯的客体等方面。文章还引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集资诈骗罪的处罚规定。

  • 卖私油1000升的处罚标准
  • 破坏他人财产金额达到多少可以入刑
  • 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民事赔偿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