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人人身安全进行口头威胁属于违法行为,如果辱骂、恐吓他人,并且情节恶劣,则涉嫌构成寻衅滋事罪。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本罪。
寻衅滋事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即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行为人的动机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来追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和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寻衅滋事犯罪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常常给公民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造成损害。然而,寻衅滋事罪一般侵犯的并不是特定的人身、人格或公私财产,而是对公共秩序的挑战,对整个社会的蔑视,对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的蔑视。
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具体规定如下:
只要行为人具备上述四种情形中的任意一种,就构成寻衅滋事罪。然而,在审判实践中,行为人往往同时实施多个行为,既“强拿硬要”又“随意殴打他人”,或者先“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后“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行为人出于寻求精神刺激、取乐的流氓动机通常会实施多个行为,但在这种情况下,只以寻衅滋事罪一罪认定。
胁从犯的认定要点和方法。在认定胁从犯时,需考虑犯罪构成要件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或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认定胁从犯主要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同时,分析了胁从犯的构成特征,包括主观方
男方在妻子哺乳期是否可以提出离婚的问题。按照《婚姻法》的规定,男方在妻子哺乳期间通常不得提出离婚,以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如女方有重大错误、威胁男方或婴儿安全等,男方可以提出离婚。此外,军人提出离婚需经单位批准。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