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团伙犯罪案件时,如果符合刑事犯罪集团的基本特征,应按照犯罪集团的处理方式进行;如果不符合犯罪集团的基本特征,就按照一般共同犯罪的处理方式,并根据共同犯罪的事实和情节,对应适用重判或轻判。
在打击犯罪团伙时,需要坚决打击,但也要明确界定。不应将三人以上共同犯罪,但罪行较轻、危害较小的案件当作犯罪团伙,以免过度严厉打击。
对于处理团伙犯罪的重大案件,应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依照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在法律文书中,应统一使用法律规定的提法。
刑事犯罪集团一般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犯罪集团成员数量较多,且重要成员固定或基本固定。
犯罪集团经常组织成员一起进行一种或多种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
犯罪集团有预谋地进行犯罪活动。
无论作案次数多少,犯罪集团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或具有的危险性都很严重。
犯罪集团中存在明显的首要分子,有的是在纠集过程中形成的,有的是在纠集开始时就是组织者和领导者。
刑事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指的是在该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首要分子可以是一名或多名。首要分子对该集团的全部罪行负责,其他成员根据其地位和作用,分别对其参与实施的具体罪行负责。如果某个成员实施了该集团共同故意犯罪范围以外的其他犯罪,则应由该成员个人负责。
对于单一的犯罪集团,应根据其所犯的罪来确定处理方式;对于一个犯罪集团犯多种罪的情况,应根据其主罪来确定处理方式。对于犯罪集团成员或一般共同犯罪的共犯,如果犯有多个罪,应根据数罪并罚的原则进行处罚。
无论是在简单共同犯罪中,还是在复杂共同犯罪中,一般应根据各共犯人在犯意形成和实行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区分出主从犯,以确定各共犯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区分主从犯的基础是共同犯罪行为,不受各共犯人所触犯罪名的限制。即使部分共犯人的行为性质已经发生转化,对于行为性质未转化的共犯人,仍然可以根据其在参与共同犯罪行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依法认定主从犯。例如,在实施入户盗窃的共犯人转化为抢劫犯的情况下,对于消极参与共同盗窃并在楼下望风的共犯人,仍然可以根据其在参与共同盗窃犯罪中实际所起的作用,依法认定为盗窃罪的从犯。
中国刑法中从犯的概念和分类。从犯分为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和起辅助作用的帮助犯。对于从犯,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这是基于从犯相对于主犯的危害性较轻的原则。
运输毒品的刑期如何确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刑期取决于运输毒品的类型和数量。数量较大可能判死刑;数量较多判七年以上;数量较少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犯罪和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将受到严厉处罚。多次犯罪数量累计计算。
犯罪团伙中主犯的确定方法。依据《刑法》相关规定,组织、领导犯罪团伙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被认定为主犯。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其余不符合主犯定义的人,按其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行为处罚。同时,文章也提到
盗墓罪从犯的处罚规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从犯在盗墓行为中起辅助或次要作用,对于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特定情形下的处罚规定,包括盗掘文物保护单位、集团首要分子等情形。从犯分为次要的实行犯和帮助犯,前者直接参与犯罪实施,后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