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因醉酒驾驶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的,是属于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13年12月27日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得知,醉驾从重处罚的情形包括:
1.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2.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
3.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4.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5.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6.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7.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以及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交通违法行为及其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交通肇事后逃逸、道路上追逐竞驶或醉酒驾驶、暴力抗拒执法、故意冲撞执法人员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等违法行为,并详细阐述了相应的法律处罚。文章提醒驾驶员要谨慎驾驶,遵守交通规则,遇到交通事故时要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醉驾重犯的刑事处罚标准以及酒驾和醉驾的区别。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将面临吊销驾照、拘役和罚金的处罚,并且不得重新获取驾照。酒驾和醉驾的界限是血液中酒精含量不同,醉驾属于犯罪行为,受到的处罚更为严厉。
醉驾拘役期间被拘留者是否享有通信自由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被拘役者会失去通信自由的权利,不允许打电话等通信方式。文章还介绍了拘役的定义、期限、执行方式和特点,包括每月可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至两天等规定。法律依据为《刑法》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四条。
醉驾自首从犯的量刑问题。对于醉酒驾驶选择自首的从犯,法院会考虑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罪行的情况,酌情给予从轻或减轻处罚。若未引发严重后果,可能面临短期拘役、罚款等处罚,若导致严重后果,则量刑可能较严厉。文章还涉及福州醉驾和醉驾又无证驾驶的量刑情况,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