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前提是其实际执行刑期达到十三年以上,并且在监狱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确实的悔改态度,不再对社会构成危险。如果存在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执行刑期的限制。
可以看出,只有满足假释条件的无期徒刑罪犯才能获得假释。
根据刑法规定,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换句话说,具备上述情形的罪犯是不得假释的。
此外,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将死缓减刑为无期徒刑的罪犯,如果符合刑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也可以获得假释。
总之,除了刑法明确规定不得假释的无期徒刑罪犯外,其他符合假释条件的无期徒刑罪犯都可以向监狱申请假释。最终是否通过申请,则取决于罪犯在服刑期间的表现。
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根据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表现出悔改态度、不再危害社会的情况,有条件地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如果再犯新罪,不会构成累犯。假释是我国刑法中一个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适用假释可以鼓励犯罪分子接受教育和改造,尽早回归社会,有利于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适用假释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此外,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根据刑法规定,累犯和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此外,假释的适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司法程序,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人的假释,执行机关需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对符合假释条件的作出裁定。
终身监禁的减刑假释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被减为无期徒刑的裁定中,不得再进行减刑或假释。文章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终身监禁,包括绝对终身监禁、裁量终身监禁和无假释终身监禁,并阐述了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无期徒刑罪犯保外就医的条件及相关细节。保外就医需符合如患有严重疾病、年龄超过60周岁且身体衰弱等条件,并需服刑一定时间。同时,对于不合规的行为如骗取保外就医、自伤自残等,将不被允许保外就医或被收监执行。保外就医期间的不正当行为时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无期徒刑和死缓的区别及刑罚变更。死缓期间若无故意犯罪,期满减为无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刑罚减为有期徒刑;若故意犯罪,执行死刑。无期徒刑是剥夺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可减刑。死缓两年考验期从生效判决日起算,无期徒刑考验期从入监日起算。
无期徒刑对于犯罪分子政治权利的剥夺问题。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将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严厉刑罚,剥夺终身自由。对于某些犯罪分子,剥夺政治权利是为了防止他人代其行使权利、危害国家安全或破坏社会秩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