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所得无法认定是指人民法院无法确定当事人的犯罪违法所得的具体数额。根据法律规定,违法所得是必须被没收的。
申请没收违法所得的提出应由犯罪地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市一级检察院向对应的中级法院提出。如果被告人在审理过程中死亡,原审理法院也可以受理申请。
法院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审查完毕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并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决定受理,法院应在十五日内发出公告,公告期为六个月。公告范围应包括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或法院的官方网站,并在法院公告栏进行张贴和公示。如果法院已经掌握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近亲属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联系方式,应直接告知并记录在案。
在公告期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近亲属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参加诉讼,并且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处理。其他利害关系人是指对申请没收的财产主张所有权的人。
公告期满后,法院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根据不同的情况,法院会作出没收或驳回申请的裁定。
在审理没收违法所得的过程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归案,应当终止审理。
a) 没收违法所得的裁定生效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到案并提出异议的情况下,法院根据情况作出不同处理:如果原裁定正确,将予以维持;如果原裁定确有错误,应撤销原裁定,并对涉案财产一并作出处理。
b) 根据审判监督程序,对于已经生效的没收违法所得裁定进行纠正。
总的来说,刑诉法规定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打击贪污贿赂和恐怖活动犯罪。
我国刑法中财产没收的法律规定。财产没收适用于国家安全罪和贪利性犯罪,目的是剥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经济基础。没收范围包括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并需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不得被没收。判决由人民法院执行,必要时可与公安机关合
没收违法所得,是指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依法将违法行为人取得的违法所得财物,运用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强制措施,对其违法所得财物的所有权予以强制性剥夺的处罚方式。第五百一十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实施犯罪直接或者间接产生、获得的任何财产,应当认定为“违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非法经营罪中“违法所得”认定问题的研究意见》,非法经营罪中的“违法所得”,应是指获利数额,即以行为人违法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扣除其直接用于经营活动的合理支出部分后剩余的数额。个体工商户未经登记擅自开
违法所得产生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规定“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之一,是对行政违法行为人的法定制裁;一种是刑事途径,指的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司法机关认定和处理的违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