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被称为自首。自首作为一种量刑情节,对于贯彻刑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理解和适用自首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尚未受到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司法机关投案。
最高法院在《意见》中进一步细化了可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并强调这些情形应体现出犯罪嫌疑人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因此,在判断被告人是否可视为自动投案时,除了要分析被告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意见》中列出的情形外,还需要考虑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
判断被告人是否具备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需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只要被告人符合《意见》中关于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就应推定被告人具备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除非有相反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没有投案自首的意愿,否则被告人构成自动投案。
其次,具备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并不要求绝对的百分百。被告人在投案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和想逃脱的想法或行为。在判断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存在疑问时,应从宽把握,认定为自动投案。
除了上述情形外,还有其他情况可以被视为自动投案。第一种情况是犯罪后主动报案,虽未明确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未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第二种情况是在司法机关尚未确定犯罪嫌疑人,而被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
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自首和立功的具体法律解释。首先定义了自首的条件,包括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其中,自动投案涵盖多种情况,如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或被规劝投案等。同时,文章还规定了如何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条件,包括犯数罪和共同犯罪的情况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及判决标准。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自首并从轻或减轻处罚。非法集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前者扰乱金融秩序,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自动投案的时间限制及相关量刑原则。自动投案指犯罪人在未被司法机关发现前主动投案。根据规定,犯罪人可在不同情况下自动投案,包括犯罪事实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等。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新刑法规定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但量刑原则还需考虑犯罪的轻重、自首者的人身危险性
职务侵占案件中自首的减刑规定。根据不同的自首情形,犯罪嫌疑人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减刑。若犯罪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时主动投案,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若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尚未受到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时投案,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此外,如实供述未掌握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