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被称为自首。自首作为一种量刑情节,对于贯彻刑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理解和适用自首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尚未受到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司法机关投案。
最高法院在《意见》中进一步细化了可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并强调这些情形应体现出犯罪嫌疑人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因此,在判断被告人是否可视为自动投案时,除了要分析被告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意见》中列出的情形外,还需要考虑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
判断被告人是否具备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需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只要被告人符合《意见》中关于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就应推定被告人具备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除非有相反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没有投案自首的意愿,否则被告人构成自动投案。
其次,具备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并不要求绝对的百分百。被告人在投案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和想逃脱的想法或行为。在判断投案的主动性和自愿性存在疑问时,应从宽把握,认定为自动投案。
除了上述情形外,还有其他情况可以被视为自动投案。第一种情况是犯罪后主动报案,虽未明确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未逃离现场,在司法机关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第二种情况是在司法机关尚未确定犯罪嫌疑人,而被询问时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
关于盗窃一元并主动自首的刑事判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盗窃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但考虑到自首情节可从轻处罚。被告主动投案自首应予以从轻判决。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对盗窃行为的判决进行了详细解释。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及判决标准。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自首并从轻或减轻处罚。非法集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前者扰乱金融秩序,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