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立功表现是我国刑事法律术语中的一个概念,指犯罪分子表现出确实有悔改之意,并因此受到政府奖励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63条和第71条的规定,立功表现是犯罪分子自首后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法定条件之一,也是服刑罪犯获得减刑的法定条件之一。此外,《监狱、劳改队管教工作细则》第133条也规定,立功表现是劳改机关对罪犯予以行政性奖励的依据之一。
根据我国司法实践以及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确有立功表现是指服刑罪犯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满足以上条件之一的服刑罪犯可以获得减刑。此外,被评为省级劳改积极分子的罪犯也可以视为具有立功表现。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伪造犯罪嫌疑人立功材料造成假立功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相关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徇私枉法罪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最高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后,会通知下级人民法院进行执行,并要求在七天内完成。但出现特定情形如判决错误、罪犯重大立功表现或怀孕等,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后,需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被判刑人确有悔改表现和重大立功表现的定义和要求。确有悔改表现包括认罪服法、遵守监规、积极参与学习和劳动等方面。重大立功表现包括检举犯罪、阻止犯罪活动、技术革新、抢险救灾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则包括更突出的贡献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