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财产刑中存在数罪并罚的情况。如果被判处的财产刑相同,那么将进行合并执行;如果财产刑不同,则会分别执行各自的财产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如果在判决宣告之前,一个人犯了多个罪行,除了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情况外,应当根据总和刑期在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然而,管制刑期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刑期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刑期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则最高刑期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如果数罪中包括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情况,则应当执行有期徒刑。如果数罪中包括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情况,则在有期徒刑和拘役执行完毕后,仍需执行管制刑。
如果数罪中包括附加刑的情况,则附加刑也需要执行。如果附加刑的种类相同,则会进行合并执行;如果种类不同,则会分别执行。
以江苏省泰州市下辖的一家基层院为例,2011年至2012年,共有231份财产刑生效判决,除了判处缓刑的146人外,剩余服刑人员中有80%的财产刑未能执行到位,甚至有85名服刑人员的财产刑根本未进入执行程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罪犯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执行困难,以及异地罪犯执行成本高昂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执行机关在现有的执行率考核机制的影响下,由于刑事案件财产刑执行难度大、执行率低的考虑,往往怠于执行,严重削弱了刑罚的惩戒效果。
在司法实践中,执行机关缺乏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不愿将财产刑执行情况提供或反馈给检察机关,导致检察机关无法及时了解财产刑执行的相关信息,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无法有效实施法律监督。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缺乏法律的详细规定,检察机关在了解财产刑执行情况时往往遇到被监督对象、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不愿配合的情况。即使在发现执行机关在财产刑执行中存在不正当履行职责等问题后,由于现行法律并未赋予对相关单位不及时纠正的情况采取更有效的法律监督措施的权力,往往存在被监督对象或被建议单位不及时答复等问题。
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形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吸收原则以轻刑被重刑吸收为原则,但存在重罪轻罚的缺陷;并科原则虽然公平但可能导致刑罚过于严厉,执行困难;限制加重原则在坚持有罪必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处罚方式,但仍存在局限性,
刑事犯罪案件中的数罪并罚原则。当犯罪分子构成累犯并涉及多个罪名时,法院会进行数罪并罚,并在刑期基础上加重处罚。累犯的认定条件包括前罪受过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在赦免后一定时间内再次犯罪,且后罪为故意犯罪。
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假释条件,包括刑期限制、悔改表现、再犯罪风险以及特殊情况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立法对数罪并罚的规定,包括综合数罪、酌情定刑的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和合并原则等。
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是否能适用数罪并罚的问题。在中国刑法中,判决宣告以前犯几个罪或是判决宣告后在刑罚执行期间犯新罪都属于数罪并罚的范围。根据不同刑罚之间的关系制定了不同的并罚规则,如何确定数罪并罚的刑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数罪并罚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