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 > 诈骗罪被害人可以提出赔偿吗

诈骗罪被害人可以提出赔偿吗

时间:2024-03-17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2199
诈骗是目前老百姓最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有些人在遇到了诈骗罪之后失去了一生的积蓄。在知道被诈骗之后,受害者也第一时间报警,之后将犯罪嫌疑人抓到了,那诈骗罪被害人可以提出赔偿吗?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给您主要介绍相关知识。

诈骗罪被害人的民事赔偿权利

在诈骗案件中,一旦罪犯被定罪并判刑,被害人有权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罪犯退还被骗款项。被害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要求民事赔偿: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刑事案件尚未判决,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

2. 独立的民事诉讼

如果法院已经判决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已经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则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此外,如果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诈骗的主要形式

1. 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

此类诈骗者往往以冒名顶替或假借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受害人常常因为面子问题或出于信任而被骗,甚至将对方的求助视为一种荣耀,宁可相信有其存在也不愿相信其不存在,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2. 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

当前,此类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一些学生在寻找兼职或家教时,可能会遇到此类情况。诈骗者利用学生迫切需要找到好的兼职或家教的心理,在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名义下进行诈骗,或者利用学生作为兼职劳动力来牟取利益。

3. 以特殊身份进行诈骗

此类诈骗者常以社会上的“能人、名流”身份进行诈骗,如谎称自己是导演、公安人员、商人、气功大师等,夸大自身身份,声称能够解决就业等难题。这类诈骗手段单一,相对容易识破。

4. 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帮助的身份进行诈骗

目前,此类诈骗者常以走失或财物丢失的学生、灾区群众、落难者等身份进行诈骗。事实上,这种诈骗手段大多较为原始,稍加思考就能识破。

5. 以小利取信,进行实质性诈骗

此类诈骗者非常狡猾,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先兑现之前承诺的小利益,让受害人相信其可信度,待取得信任后,便狠狠地敲诈一把,让受害人在完全信任和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遭受重大损失。这类诈骗计划周密,不易被发现,危害性较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发回重审案件判决书范文

    一起刑事发回重审案件的具体过程。案件涉及被告人牛XXX被指控犯诈骗罪,且他对部分指控供认不讳。法院最终认定其犯有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罚款人民币10万元。同时,被告人被要求退还部分被害人的钱财。案件经过二审后,因证据不足,部分指控未予认定。

  • 诈骗未达到立案标准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诈骗未达到立案标准是否构成刑事责任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时,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网络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 发现漏罪刑事判决书的撰写方式

    被告人郝X被指控犯诈骗罪一案的刑事判决书撰写方式。郝X冒充苹果公司员工,以低于市场价格购买手机为诱饵骗取被害人田×人民币11200元。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郝X有漏罪情况,即之前未判决的诈骗罪。法院最终判决郝X犯诈骗罪,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刑罚根据犯罪情节确定,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介绍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

  • 非法集资主要两大罪名是什么
  • 故意制造车祸索要钱财的法律分析
  •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