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诈骗案件中,一旦罪犯被定罪并判刑,被害人有权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罪犯退还被骗款项。被害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要求民事赔偿:
如果刑事案件尚未判决,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
如果法院已经判决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已经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则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此外,如果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此类诈骗者往往以冒名顶替或假借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受害人常常因为面子问题或出于信任而被骗,甚至将对方的求助视为一种荣耀,宁可相信有其存在也不愿相信其不存在,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当前,此类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一些学生在寻找兼职或家教时,可能会遇到此类情况。诈骗者利用学生迫切需要找到好的兼职或家教的心理,在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名义下进行诈骗,或者利用学生作为兼职劳动力来牟取利益。
此类诈骗者常以社会上的“能人、名流”身份进行诈骗,如谎称自己是导演、公安人员、商人、气功大师等,夸大自身身份,声称能够解决就业等难题。这类诈骗手段单一,相对容易识破。
目前,此类诈骗者常以走失或财物丢失的学生、灾区群众、落难者等身份进行诈骗。事实上,这种诈骗手段大多较为原始,稍加思考就能识破。
此类诈骗者非常狡猾,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先兑现之前承诺的小利益,让受害人相信其可信度,待取得信任后,便狠狠地敲诈一把,让受害人在完全信任和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遭受重大损失。这类诈骗计划周密,不易被发现,危害性较大。
一起刑事发回重审案件的具体过程。案件涉及被告人牛XXX被指控犯诈骗罪,且他对部分指控供认不讳。法院最终认定其犯有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罚款人民币10万元。同时,被告人被要求退还部分被害人的钱财。案件经过二审后,因证据不足,部分指控未予认定。
诈骗未达到立案标准是否构成刑事责任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时,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文章还详细解释了网络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被告人郝X被指控犯诈骗罪一案的刑事判决书撰写方式。郝X冒充苹果公司员工,以低于市场价格购买手机为诱饵骗取被害人田×人民币11200元。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郝X有漏罪情况,即之前未判决的诈骗罪。法院最终判决郝X犯诈骗罪,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刑罚根据犯罪情节确定,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介绍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