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 > 诈骗罪被害人可以提出赔偿吗

诈骗罪被害人可以提出赔偿吗

时间:2024-03-17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2199
诈骗是目前老百姓最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有些人在遇到了诈骗罪之后失去了一生的积蓄。在知道被诈骗之后,受害者也第一时间报警,之后将犯罪嫌疑人抓到了,那诈骗罪被害人可以提出赔偿吗?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给您主要介绍相关知识。

诈骗罪被害人的民事赔偿权利

在诈骗案件中,一旦罪犯被定罪并判刑,被害人有权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罪犯退还被骗款项。被害人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要求民事赔偿: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刑事案件尚未判决,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

2. 独立的民事诉讼

如果法院已经判决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已经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则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此外,如果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诈骗的主要形式

1. 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

此类诈骗者往往以冒名顶替或假借老乡、朋友的身份进行诈骗。受害人常常因为面子问题或出于信任而被骗,甚至将对方的求助视为一种荣耀,宁可相信有其存在也不愿相信其不存在,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2. 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

当前,此类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一些学生在寻找兼职或家教时,可能会遇到此类情况。诈骗者利用学生迫切需要找到好的兼职或家教的心理,在招工点、兼职家教介绍所等名义下进行诈骗,或者利用学生作为兼职劳动力来牟取利益。

3. 以特殊身份进行诈骗

此类诈骗者常以社会上的“能人、名流”身份进行诈骗,如谎称自己是导演、公安人员、商人、气功大师等,夸大自身身份,声称能够解决就业等难题。这类诈骗手段单一,相对容易识破。

4. 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帮助的身份进行诈骗

目前,此类诈骗者常以走失或财物丢失的学生、灾区群众、落难者等身份进行诈骗。事实上,这种诈骗手段大多较为原始,稍加思考就能识破。

5. 以小利取信,进行实质性诈骗

此类诈骗者非常狡猾,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先兑现之前承诺的小利益,让受害人相信其可信度,待取得信任后,便狠狠地敲诈一把,让受害人在完全信任和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遭受重大损失。这类诈骗计划周密,不易被发现,危害性较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通关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骗取海关核销行为确定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条件,以及确定通关走私行为的依据。行为人通过假出口、假结转或利用虚假单证骗取海关核销,导致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可抗力导致的保税货物脱离监管不认定为走私犯罪。同时,文章还区分了

  • 投资电影的欺诈行为及法律应对措施

    电影投资中的欺诈行为及法律应对措施。文章介绍了确认被骗事实并保留证据的方法,同时列举了电影投资中常见的欺诈手法,包括网络小程序欺诈、股票群骗局、联合出品公司欺诈和社交软件三方骗局。文章还引用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对欺诈行为进行了法律上的惩处说明。

  •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利用虚假信息和数据诱导他人投资是诈骗行为,涉及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要求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文章还介绍了诈骗罪的其他特征,如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等。

  •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的区别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之间的区别及网络诈骗的举报方式。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罪名,而电信诈骗是诈骗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遭遇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尽可能多地留存证据,同时向举报中心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打款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

  • 民间投资诈骗的追赔方式
  • 食品犯罪案件中明知的认定
  • 走私罪中的强制措施变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