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诈骗罪的数额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三个标准。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2千元至4千元)的,属于“数额较大”。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3万元至5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可处以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投资诈骗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济赔偿。如果受害人无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9条,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已经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对于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根据第一百条,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采取保全措施,如查封、扣押或冻结被告人的财产。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或人民检察院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时,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合同无效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以及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合同无效并不会影响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合同诈骗罪具备特定的情形,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财物等。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包括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失等。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诈骗和抢劫等犯罪的区分。赌博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主要在于主观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是否具有聚众赌博等行为。对于赌博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罚。同时,文章也详细阐述了赌博罪与诈骗罪和抢劫罪的具体区分和定罪情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及判决标准。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自首并从轻或减轻处罚。非法集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前者扰乱金融秩序,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刑罚根据犯罪情节确定,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介绍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