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高刑罚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后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二) 最高刑罚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后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三) 最高刑罚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后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四) 最高刑罚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后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1、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这一罪名。因此,诈骗罪的共犯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诈骗罪的犯罪嫌疑人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因此,共犯也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故意实施犯罪行为。3、诈骗罪的客观表现
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因此,诈骗罪的共犯实施了诈骗行为,骗取了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条件,以及确定通关走私行为的依据。行为人通过假出口、假结转或利用虚假单证骗取海关核销,导致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可抗力导致的保税货物脱离监管不认定为走私犯罪。同时,文章还区分了
电影投资中的欺诈行为及法律应对措施。文章介绍了确认被骗事实并保留证据的方法,同时列举了电影投资中常见的欺诈手法,包括网络小程序欺诈、股票群骗局、联合出品公司欺诈和社交软件三方骗局。文章还引用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对欺诈行为进行了法律上的惩处说明。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利用虚假信息和数据诱导他人投资是诈骗行为,涉及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要求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文章还介绍了诈骗罪的其他特征,如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等。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之间的区别及网络诈骗的举报方式。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罪名,而电信诈骗是诈骗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遭遇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尽可能多地留存证据,同时向举报中心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打款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