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 > 倒卖发票中间人是否犯法

倒卖发票中间人是否犯法

时间:2025-01-07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2382
发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经济活动中,由出售方向购买方签发的文本。然而就是这种原始凭证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今天,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倒卖发票中间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发票管理法规,故意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根据犯罪构成的一般原理,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得看这一行为是否具备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即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否则就不能认定其为犯罪行为,同时它也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依据。

构成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要件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 主体要件:行为人必须是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中间人。
  2. 客体要件:行为必须是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
  3. 客观要件:行为必须是故意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
  4. 主观要件:行为人必须有故意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主观意图。

只有当上述四个要件同时满足时,才能认定行为构成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根据不同的情节,法律规定了三档刑罚。

倒卖发票中间人的操作方式

倒卖发票中间人通常以8%—9%的价格,从外地企业购入增值税专用发票,然后按票面金额的10%的价格倒卖,从中获取约1%的差价。为了避免被有关部门发现,这些虚开的增值税发票往往采取小额、多次开具的方式进行虚开,票面金额通常不超过10万元。

对于普通人来说,增值税发票可能并不是很了解。增值税属于流转税,征收时税务部门采用税款抵扣的办法。举例来说,企业买进商品的发票为1000元,开具卖出的商品发票1200元,实际上按增值的200元交税,即200元×17%=34元。一些私家车主在加油时并不索要发票,导致加油站存在多余的发票。如果进项发票为3万元,给客户只开了2万元的发票,那么就产生了虚开发票的空间。购买增值税发票的人只需要支付票面金额的10%左右,与增值税发票17%的税率相比,可以偷税不少。

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刑法》对虚开增值税发票有明确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四款的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将被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如果虚开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将会加重处罚。

根据我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发票的行为也属于虚开发票行为。在某案中,某华通过其经营会计中介公司,利用其业务便利,介绍其代理记账的多家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非法收取手续费16000元,其行为就属于介绍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即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五千元以上,就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同时,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通关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骗取海关核销行为确定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条件,以及确定通关走私行为的依据。行为人通过假出口、假结转或利用虚假单证骗取海关核销,导致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可抗力导致的保税货物脱离监管不认定为走私犯罪。同时,文章还区分了

  • 投资电影的欺诈行为及法律应对措施

    电影投资中的欺诈行为及法律应对措施。文章介绍了确认被骗事实并保留证据的方法,同时列举了电影投资中常见的欺诈手法,包括网络小程序欺诈、股票群骗局、联合出品公司欺诈和社交软件三方骗局。文章还引用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对欺诈行为进行了法律上的惩处说明。

  •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利用虚假信息和数据诱导他人投资是诈骗行为,涉及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要求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文章还介绍了诈骗罪的其他特征,如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等。

  •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的区别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之间的区别及网络诈骗的举报方式。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罪名,而电信诈骗是诈骗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遭遇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尽可能多地留存证据,同时向举报中心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打款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

  • 民间投资诈骗的追赔方式
  • 食品犯罪案件中明知的认定
  • 走私罪中的强制措施变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