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如何定性。如果定性为恐怖活动,那么就算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没有定性为恐怖活动,算是报复社会,应该会按照故意杀人情节恶劣来处理。
《刑法》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二十条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究其深层原因,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可能都脱不了干系。有研究者发现,社会地位结构、经济结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结构上的差异和分化,确实会导致失范感受的产生。菱形社会结构缺乏、贫富差距过大、发展机会的不均等、社会分层流动的停滞等等,都可能使社会成员产生相对的剥夺感,甚至是极度的仇恨和心理不平衡。
当然,这种感受也可能是主观的,即使是合理的社会差距,也有一个能否正确认识的问题,而无差别杀人者往往有极强的自我意识,所以他们更容易在主观上感受到不公平,也更难以获得心理的平衡。
从个人层面来说,无差别杀人凶手往往也是道德标准很低的人。因为很多人被生活压迫的时候不会去杀人,更不会去杀害弱小无辜,宁可采取自杀手段,而道德观念较差的人才宁愿杀人,或者在自杀前“拉几个垫背的”。
从家庭层面来说,子女对父母的过分依赖也是一个内在原因。亚洲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家庭关系,将每个家庭成员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子女是父母的附庸,容易使一些人在成年之后仍然向父母伸手要钱,再加上没有工作实现个人价值,个人很容易产生否定自身的极端想法,也容易在封闭空间内怨恨和不满。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寻衅滋事罪的追诉期限及其中情节恶劣的认定。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追诉期限由可能判处的最高刑决定。文章还详细列举了认定情节恶劣的具体情形,包括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等,并说明了当案件中存在这些行为之一时,应被认定为情节恶劣。
故意开车撞人,有可能涉嫌故意杀人刑事犯罪,故意伤害刑事犯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刑事犯罪。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所以,对于故意杀人罪,一般是会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只有情节比较
目前关于疫苗案的刑法定性,主要集中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和故意杀人罪几个罪名上。某全国著名的疫苗案,被警方提请逮捕时,对外公布的罪名是生产、销售劣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