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职务侵占罪的数额较大起点标准为1.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而数额巨大起点标准为10万元以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如果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并且数额较大的,将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而数额巨大的,则会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且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刑法对于职务侵占罪的数额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于数额较大,选择幅度在5000-20000元之间;而对于数额巨大,起点为10万元,并且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在发达地区,数额较大一般指10万元左右,可能会被判处2-3年有期徒刑。
对于职务侵占罪的具体量刑问题,法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根据我国刑法典以及上海市相关机构发布的《关于本市办理部分刑事犯罪案件标准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职务侵占罪的量刑起点为:数额1.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标准;数额1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的起点标准。
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结合近两年判处的相关案例和审判实践,我们建立了职务侵占犯罪基础刑表。该表以刑法271、272条规定的法定刑幅度为标准界限,将法定量刑幅度划分为一个由轻到重的刑罚等级体系,并与犯罪基本情节等级体系相对应。
法定刑幅度梯次职务侵占犯罪数额等级系列刑罚等级系列。
一、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的
二、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的法律处罚。对于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金额大小,会受到刑法和法律的制裁。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产,将面临有期徒刑和财产处罚。同时,《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也对此类行为做出了相关规定,涉及收受贿赂
构成刑事犯罪,如果立案属于公诉案件,不能撤案。一般量刑5年以下。职务侵占行为,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行为。因此,职务侵占行为属于刑法调整的范围。职务侵占罪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为“一万元”以上。从法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侵占罪是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的;职务侵占罪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两者在主体和侵占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
不构成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必须是非国有的公司、企业和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可见,个人合伙组织不是独立诉讼主体,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执行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