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侵犯财产罪 > 刑法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确保与联系

刑法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确保与联系

时间:2024-08-06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3070
【刑法抢夺罪相关法律知识科普】抢夺罪与抢劫罪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很多不同,比如在刑罚量刑,犯罪构成等,但在一定特殊的情形下,抢夺罪可以转化为抢劫罪。那么刑法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确保与联系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能为您解惑。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与联系

一、客体要件的区别

抢夺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而抢劫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区别

抢夺罪表现为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而抢劫罪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对劫取的财物数额没有限制。

然而,抢劫罪与抢夺罪作为侵犯财产的犯罪,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一、客体要件的联系

抢劫罪和抢夺罪都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联系

虽然抢劫罪使用的是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而抢夺罪使用的是强力夺取的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二者的行为方式和危害结果可能相似或相同。

三、抢夺转变为抢劫的情形

在抢夺过程中,如果使用了暴力或致人伤亡的手段,将被认定为抢劫罪。例如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反抗,乘机夺取财物,或者携带凶器并驾驶车辆抢夺财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证据问题的解决

为了避免因“证据”认识不一的问题而影响打击效率,《意见》明确规定了以下3种情形可以依法定罪处罚:

  1. 虽未缴到赃物,犯罪嫌疑人也否认犯罪行为,但有被害人的指认,目击证人指证,且目击证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没有利害关系,指认与指证相吻合。
  2. 犯罪嫌疑人虽否认作案,但从现场或其身上、住所搜缴到赃物,且有被害人、证人对犯罪嫌疑人指证,与物证相吻合。
  3. 团伙犯罪案件中,虽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但根据现有证据可认定犯罪,且能分清罪责的,可先行追究已归案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