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一)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量刑格
1、公司、企业人员受贿、职务侵占1万元以上不满2万元的,基准刑为拘役刑;
2、5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二年,每增加1万元(总额不超过10万元),刑期增加六个月;每减少1.5万元,刑期减少六个月。
(二)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格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职务侵占10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五年,每增加数额2万元,刑期增加六个月。
由于职务侵占罪可以在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之间进行处罚,因此要是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并且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的,那么还是有可能适用缓刑的。
综上可知,职务侵占罪是否能够适用缓刑,需要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人、犯罪情节以及量刑情节都符合缓刑适用条件,同时,还不能是累犯或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所以,职务侵占罪可以缓刑,但只是可以适用缓刑,并不是一定能适用缓刑。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这也就是法律对职务侵占罪的处罚判定标准。
认定本罪,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本罪与侵占罪的界限
本罪与侵占罪同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公私财产权利的犯罪。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而后者的主体是一般主体。(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而后者的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3)行为方式不同。本罪的行为方式包括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方法,而后者的行为方式主要是侵吞。本罪只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而后者的行为人则没有职务上的便利可以利用。(4)本罪不以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为要件,而后者则以此为要件。
2.本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的界限
本罪与盗窃罪、诈骗罪,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都侵犯公私财产权利。主要区别在于:(1)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后者的主体是一般主体。(2)本罪只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实施,行为方式包括窃取、骗取、侵吞等多种;而后者的实施与职务无关,行为方式分别只能是窃取或骗取。(3)本罪侵犯的对象只能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而后者侵犯的对象的范围包括非本单位的财物。
国家刑法中关于入室抢劫罪的规定。根据刑法,入户抢劫属于严重犯罪行为,将被判处重刑并处罚。抢劫罪的客体包括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其客观要件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手段劫取财物。无论是入室抢劫还是其他场合的抢劫,只要符合暴力、胁迫等
进入有人居住的电话亭内抢劫行为是否属于入户抢劫的问题。根据刑法规定和入户抢劫的构成条件,电话亭并不具备供他人家庭生活的场所特征和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场所特征,因此这种行为不属于入户抢劫。入户抢劫的构成条件包括入户具有非法性和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
职务侵占钱款是否算敲诈的问题。文章指出,职务侵占钱款的行为如果达到数额较大,且使用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文章还介绍了敲诈勒索罪的量刑标准和构成犯罪的要素。
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体要件。职务侵占罪侵犯的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需要达到较大标准。主体为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