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委处分条例规定,党员免于刑事处罚时,将进行相应处理。而其他人员则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这是罪与非罪的界限。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有明确规定。例如,刑法规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后不再追究刑事责任。而对于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则经过20年后不再追究刑事责任。然而,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依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特赦。一旦特赦被决定,对罪犯不得再予追究。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某些犯罪案件必须经过被害人等人的告诉才能处理。例如,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和侵占案。如果没有法定人员告诉,或者告诉后又撤诉,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实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并且刑事诉讼中没有缺席审判。因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经死亡,追究刑事责任已经没有意义,因此不予追究。
如果按照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其他生效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将不予追究。
不同数额的贪污或受贿行为的量刑标准。根据贪污或受贿数额的大小,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下的刑罚规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和没收财产等处罚方式。同时,文章还列出了认定“其他较重情节”、“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具体情形,以便对贪污或受贿
公务员受贿行为的法律后果。公务员受贿能否保住工作取决于是否受到刑事处罚,若受到刑罚则会被开除。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违反廉政纪律的公务员将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被开除。
举报受贿时是否需要提供证据的问题。举报人需提供相关证据,如书面文件、录音、视频、照片等,以确保举报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若无法提供证据,受案机关可能不立案。同时,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在受理案件时也会审查案卷材料的内容,确保案件符合法律要求。
单位行贿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其法律处罚、刑罚适用问题、立案标准以及认定问题。单位行贿指单位以集体名义实施行贿行为,获得的不正当利益归单位所有。对单位行贿的处罚包括判处罚金和对直接责任人员判处个人行贿罪的刑罚。在认定单位行贿罪时,需要注意区分被动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