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罪的共犯范围限定在个人行为,单位不能构成渎职罪的共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渎职罪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依法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指的是按照宪法规定属于国家机构序列的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及监狱等。这些机关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属于国家机构,其从事公务的人员在行使国家权力时,如果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渎职行为,将构成犯罪,应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这类人员是指一些非国家机关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行使的是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在某些领域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职责。例如,根据《保险法》的规定,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保险业实施监督管理,为了加强对保险业的管理,专门成立了保监会,由保监会负责监督管理。虽然保监会并非国家机关,但根据法律授权,其行使的是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一部分。因此,保监会等非国家机关的组织和单位在法律授权下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人员,如果在代表国家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将构成渎职罪的主体。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将一部分行政处罚权委托给符合条件的组织实施,这些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处罚。例如,地方的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卫生防疫站对食品卫生经营进行监督管理,文化部门委托事业单位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文化娱乐的监督管理,交通部门委托事业单位交通运输管理站负责交通及交通经营的管理,林业主管部门委托林场等公司单位负责对林业经营的监督管理等。虽然这些组织不属于国家机关,但受国家机关委托行使国家机关的权力。因此,这些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将构成渎职罪的主体。
这类人员主要指的是虽然不属于国家机关正式在编人员,但在国家机关中行使国家机关职权的人员。例如,公安机关、狱政管理部门聘用的合同制民警、国家机关中未列入正式编制的借调人员、工人等。虽然这些人员在“身份”上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从其从事的公务活动来看,代表着国家行使职权,符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因此,根据相关解释规定,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职权时有渎职行为,将构成渎职罪的主体。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是从事公务活动时才能构成渎职罪的主体,如果从事的是劳务等工作,则不能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待,即使有犯罪行为,也不能按渎职罪追究刑事责任。
失业保险基金损失追回的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因渎职行为导致失业保险基金损失时,应依法追回损失并可能受到行政处分或刑事责任。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需满足非自愿中断就业、已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以及已办理失业登记等条件。
滥用职权是否属于监察委管辖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监察委有权管辖的范围之内的。监察委作为监察机关,对行使公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包括滥用职权行为。监察委有权对滥用职权行为进行调查、审查和追究责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
法院对检察院抗诉的态度。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是履行职责的方式,法院应按照司法程序处理,除非有渎职行为。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条款,明确了抗诉的提出、程序、期限及提交方式等,并规定上级检察院可撤回不适当的抗诉。
社会团体成员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罪行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社会团体成员若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中滥用职权造成损失,也将面临刑事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