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携带用报纸包裹的5万元不慎丢失在公路上。陈某驾驶拖拉机从此路过,发现位于公路另一侧且已经散开的报纸里有人民币,即减速停车,准备捡拾。拖拉机靠边停下时,已超过报纸包10米左右。这时,付某驾驶一辆三轮车驶来,恰好也发现了该报纸里的钱,并立即停车捡拾。陈某从拖拉机上跳下,见此情景赶忙向付某跑来,喊道:“那是我(丢)的钱!”付回答说:“你(丢)的钱我给你拾呢!”对话间,陈已跑到付跟前,一把从付手中将其拾起来的钱全部夺走,随即弃车离开现场。此情形引起了附近目睹的姜某的猜疑,遂向公安部门报案,陈某由此案发。
根据本案案情,对被告人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及如何定性主要存在四种不同的观点:
失主尚未追讨,陈某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目的尚不明确。
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管理人付某手中5万元钱抢走,符合抢夺罪的构成要件。
陈某虚构自己是失主的事实,使付某自愿将财物交给自己构成诈骗罪。
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遗失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符合侵占罪的法律特征。
本文认为,陈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还的行为。
本案中,刘某携带用报纸包裹的5万元不慎丢失在公路上,陈某的行为就是将他人的遗忘物(遗失物)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出的行为。陈某得到钱后未表现为“拒不交还”,这是欠妥的,由“陈跑到付跟前,一把从付手中将其拾起来的钱全部夺走,随即弃车离开现场”来看,其主观上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拒不交还的目的已暴露无遗。周*舜、李*东关于“该5万元属于遗失物而非遗忘物”的观点也是不妥的,笔者认为,在刑法上不应区分遗忘物与遗失物,对遗忘物不能完全做字面意思的理解,刑法上的遗忘物概念应包括遗失物;事实上,区别遗忘物与遗失物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即使可以明确区分,从实质上说,对侵占遗失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也有用刑法进行规制的必要。
从陈某的行为来看,一是欺骗了付某,二是非法占有了刘某丢失的钱,但前一个行为由于付某不认定自己是管理人而不起决定作用,后一个行为才是决定本案性质的关键。陈某不仅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跑到付跟前,一把从付手中将其拾起来的钱全部夺走,随即弃车离开现场),客观上也实施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将刘某不慎丢失在公路上的5万元钱非法占为己有、拒不交出),其行为已严重侵犯了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权,而且已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本案中陈某的行为应以侵占罪论处。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案件中,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在登记名义人李某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基于善意取得了房屋抵押权。文章解读了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抵押权方面的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并认为银行以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了抵押权。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胡某应向李
非法集资涉案财产的冻结问题。依据我国刑法规定,非法集资涉及的财产属于非法所得,公安机关会采取追缴和退赔措施,因此相关财产会被冻结。对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会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财物会被没收。非法集资的犯罪分子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
刑事不起诉的种类及适用条件规定。包括补充侦查的案件、犯罪事实已经查清的案件、没有犯罪事实或情节轻微的案件等。对于证据不足、事实不清或情节轻微的案件,检察机关会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对于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也进行了规定。在刑事不起诉的案件中,
北京市昌平区一起假冒外卖招聘骑手的诈骗案件。犯罪团伙冒充美团外卖招聘骑手,诈骗280多人,非法获利约30万元人民币。根据法律规定,该行为属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依法应受到处罚。文章强调了依法起诉和处罚的重要性,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