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高考舞弊可能涉嫌哪些罪名

高考舞弊可能涉嫌哪些罪名

时间:2020-07-21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4104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高考无疑是人生的重大事件之一,许多人更是将高考视为人生的转折点。在这么重要的事件中,替考、作弊破坏了考生公平竞争的权利。那么,高考舞弊可能涉嫌哪些罪名?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一、高考舞弊可能涉嫌哪些罪名

高考作弊可能涉及的违法罪名,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二条【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组织考试作弊罪】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百九十八条【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泄密肩负国家考试秘密保管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泄露考试秘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作为代表国家对考试秘密的实际掌控者,本应积极践行自己的职责,采取法律规定的各种保密措施合理妥善保管国家考试秘密,但有些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泄露国家考试秘密,造成国家考试秘密传播的严重后果。

二、高考舞弊案刑事法律风险分析

1、组织替考者的刑事法律风险

如果组织替考人帮助“枪手”伪造或者变造他人身份证,以达到替考的目的,同时,利用通过收买监考员的方式,让监考员为替考提供方便,那么,组织者可能涉嫌两个罪名:一个是伪造、变迁居民身份证罪,另一个是行贿罪。但是,依据现行刑法,对于组织替考这种行为本身能否定罪,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2、涉事公务人员的刑事法律风险

国家**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杨**教授认为,涉事公务人员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失职人员,比如监督、检查不到位,事件处置不到位等,就会被问责,但如果失职严重就可能构成渎职罪。第二类是对于故意参与其中,谋取利益的公务人员,则直接构成刑事犯罪。第三类是子女参与替考舞弊的公务人员,也会构成刑事犯罪。从法律上看,他们是一个团伙,分工不同而已,经济上叫产业链,法律上叫团伙犯罪。

3、被替考学生家长的刑事法律风险

如果被替考学生的家长通过金钱运作进行高考舞弊,可能涉及行贿罪。如果利用职权运作进行高考舞弊,则可能涉及徇私舞弊罪、渎职罪等刑法中涉及到的罪名。

4、枪手很难被追究刑责

刑法和保密法只是规定了单一的对泄密行为追究刑事责任问题,枪手的替考行为难以被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教唆犯的特点和要素

    教唆犯的特点和要素。教唆犯通过劝说等手段将犯罪意图灌输给原本没有犯罪意图的人,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教唆犯必须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犯罪,并且希望或放任他人去犯罪。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是具有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能力的人,对不满十四周岁或患有精神病

  • 两种罪名是否可以判缓刑

    两种罪名是否可以判缓刑的问题。文章指出,能否宣告缓刑需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来判断。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是针对不同侵权行为的罪名,不能互相包容。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满足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犯罪情节轻重、悔

  • 外卖员偷同行外卖,偷外卖会坐牢吗

    外卖员偷窃同行外卖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这种行为属于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将依法采取治安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和行政拘留。文章还解释了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助于准确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公民权益。

  • 并案侦查的法律特征

    并案侦查的法律特征,包括犯罪主体的同一性和案件的系列性、情报的集中性与对策运用的针对性以及组织活动的协同性与侦查措施的综合性。并案侦查适用于同一犯罪主体连续实施的犯罪,涉及组织涉案的地区和单位形成破案力量,通过综合使用各种侦查措施来扩展侦查线索来源并

  • 一、放火罪的刑法规定
  • 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制式服装罪的刑罚规定
  • 非法集资类似罪名怎么判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