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通常采取犯罪构成说。即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就是一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行为数次符合同一个犯罪构成的也是数罪。但在适用这一标准时,涉及对犯罪构成本身以及符合犯罪构成事实的认识。
犯罪构成是具有实质内容的,其实质内容又决定了它有特定的外延。因此,如果现实发生的事实完全属于某一犯罪构成所预定的内容,就应认为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
例如,抢劫是故意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因此,行为人故意以暴力方法强取他人财物时,就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不能认为其中的暴力行为另符合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因为抢劫罪结果加重犯的犯罪构成所预定的内容包含了以暴力方法致人伤亡。
在判断现实所发生的犯罪事实是否完全属于某一犯罪构成所预定的内容时,要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既要注意分析客观行为的性质,又要注意分析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不能只根据某一方面的事实区分一罪与数罪。
在认定行为是一罪还是数罪时,还要注意刑法的特殊规定。例如,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论处。因此,不能将这种行为认定为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
再如,刑法第198条规定,行为人以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骗取保险金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理,故不能将这种行为从一重罪处罚。
再如,刑法第399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同时触犯受贿罪与徇私枉法、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等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而不能实行数罪并罚。
一般来说,单纯的一罪与典型的数罪,是容易认定的。所谓单纯的一罪,是指行为人以一个罪过、实施一个行为,侵犯一种社会关系的犯罪。
如行为人以一个杀人故意,开枪将一个人杀死,就是单纯的一罪。典型的数罪,是指行为人以数个罪过,实施数个行为,侵犯数种社会关系,而且数个行为之间没有牵连、连续等关系的数个犯罪。
如行为人第一次实施了盗窃行为,第二次实施了强奸行为,没有疑问成立数罪。难以区分的是一些介于一罪与数罪之间的情况,其中主要是一些貌似数罪而实为一罪(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下面只讨论这类现象,刑法理论通常将其分为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与处断的一罪。
教唆犯的特点和要素。教唆犯通过劝说等手段将犯罪意图灌输给原本没有犯罪意图的人,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教唆犯必须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犯罪,并且希望或放任他人去犯罪。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是具有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能力的人,对不满十四周岁或患有精神病
外卖员偷窃同行外卖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这种行为属于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将依法采取治安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和行政拘留。文章还解释了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助于准确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公民权益。
食堂承包合同中的甲、乙双方权力与义务。甲方提供场地和固定资产,对乙方经营的食堂有检查监督权;乙方享有独立自主经营权,需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规,承担维修年检费用,并负责管理使用甲方固定资产。合同还涉及水电补贴、功能区区分、餐具消毒、卫生管理等内容。
保险中的最大诚信原则,强调保险合同双方应提供所有影响订约和履约的重要事实,并遵守约定和承诺。最大诚信原则包括说明、告知、保证、弃权和禁止反言,在保险活动中体现更为突出。针对保险理赔实务中的拒赔情况,应区分不同情况,对于不合理、不公平的免责条款应认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