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强制措施能否连续使用
时间:2024-03-23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为了避免刑事强制措施被过于滥用,导致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变相关押或者被放纵,国家法律对于刑事强制措施的使用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近日有网友在后台询问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供给有需要的朋友参考。
刑事强制措施的连续使用问题
一、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连续使用
对于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可以因同一犯罪事实的重复而采取同一种强制措施,包括间断重复和连续重复,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同一公安司法机关不得对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重复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这里的“重复”可以理解为两种情形:(1) 同一机关连续适用同一种强制措施,中间没有间断。(2) 同一机关同时采取了两种强制措施(此机率很小)。相反地,不同的公安司法机关基于办理案件的需要,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后重复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例如,对公安机关已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当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或者审判阶段后,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同样可以对被告人再次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防止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被滥用,以免变成相关押人或变相放纵犯罪。然而,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多次拘传之间的时间间隔问题。一般认为,为了保证被拘传人有一定的生活和作息时间,两次拘传之间应以不少于12小时为宜。
二、刑事强制措施的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的规定,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可以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三个机关采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五条规定,“审判人员对被拘传的人,应当在拘传后的十二小时内讯问完毕,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关押被拘传人。”第七十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已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对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应当依法对被告人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手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重新计算。人民法院不得对被告人重复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公安部颁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法规中也有类似的规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
拘传的定义和时间限制
拘传的定义、时间限制以及适用条件。拘传是刑事强制措施之一,时间一般不超过12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24小时。适用拘传需满足对象必须是自然人或法人代表等条件,且需经过两次传票传唤,被传唤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方可采取拘传措施。不当的拘传将构成违法行为。
-
解除程序的简化与逻辑性的不足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出在变更强制措施时存在的解除程序的复杂性和逻辑性问题。文章强调,对于取保候审和其他强制措施的变更,不应有特殊规定导致解除程序的差异。文章认为,当前的规定缺乏必要的法定条件和理论基础,应统一规定强制措施的变更方式
-
行政处罚移交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
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时间及相关种类。若行政处罚在法定期限内未执行,行政机关可在三个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以及行政拘留等种类。
-
刑事自诉案件的庭审程序详解
-
走私罪中的强制措施变更
-
刑事二审强制措施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