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犯罪情节轻微的认定主要涉及犯罪手段、行为、方法、对象、动机、犯罪后的态度、后果、对侵害后的赔偿以及被害人的谅解程度等因素。情节轻微一般指犯罪行为刚达到犯罪起点或者在各个方面均表现出较轻微的特征。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对于党员犯罪情节轻微,如果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的处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6种情形之一可以绝对不起诉:
当犯罪情节非常轻微,且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危害较小,不被认定为犯罪行为时,可以绝对不起诉。
如果犯罪行为已经超过了法定的追诉时效期限,即使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也不再予以起诉。
如果犯罪行为已经被特赦令免除了刑罚,即使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也不再予以起诉。
对于依照刑法规定需要告诉才能处理的犯罪行为,如果没有告诉或者告诉已经被撤回,即使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也不再予以起诉。
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死亡,即使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也不再予以起诉。
根据其他法律规定,对于某些特定情形,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即使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也不再予以起诉。
关于羁押7个多月是否适用缓刑的问题。适用缓刑的情形主要包括过失犯罪、少年犯、轻微犯罪等,同时需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若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条件,可以宣告缓刑。缓刑的具体执行方式可能包括禁止从事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刑事不起诉的种类及适用条件规定。包括补充侦查的案件、犯罪事实已经查清的案件、没有犯罪事实或情节轻微的案件等。对于证据不足、事实不清或情节轻微的案件,检察机关会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对于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也进行了规定。在刑事不起诉的案件中,
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时间及相关种类。若行政处罚在法定期限内未执行,行政机关可在三个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以及行政拘留等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