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定犯罪主体,可以调取被害单位的企业注册登记资料和劳动合同,以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职务和身份。
需要调查犯罪嫌疑人所占有的财物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获得,这可以作为证据材料。
可以调取财物账目等相关证据来确定犯罪对象和数额。此外,还可以由司法会计审计部门进行审计鉴定,并提供审计鉴定报告。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可以收集相关的物证,例如用于平账的假发票,伪造或变造的有关账目的凭证等。
需要收集证据材料来证明犯罪嫌疑人所侵占财物的去向,例如挥霍和还债等行为。
对于追缴的赃款和赃物,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拍照固定证据,并由估价部门对赃物进行估价鉴定。
有必要对提取的文字材料进行文字鉴定,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可以对案件涉及的参与人、知情人和关系人进行询问,以获取案件的相关事实和证据。
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问清以下内容:1. 犯罪的动机和目的;2. 犯罪的手段和方法,重点关注是否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有;3. 犯罪的时间、地点、次数和作案过程;4. 赃款和赃物的去向;5. 有共同犯罪的情况,包括预谋、分工情况,区分地位和作用,并确认分赃情况等。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如果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对于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上述行为的,将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非法证据指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证据可采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在取证过程中存在轻微违规但可进行补正或合理解释的证据。两者判断标准包括侵犯公民权利的程度、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据可采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关于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前者主体是公司、企业等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单位财物,对象包括公共和私有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最高法定刑为十五年有期徒刑。后者主体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侵犯的是公共财物,法律对数额没有限制,最高法定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