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有义务对申请人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进行答复。然而,对于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答复,而并非必须公开。
以2010年12月的一起案件为例,甲市某区政府收到李某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材料,要求公开与某村土地征收相关的批准文件和报批材料、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批准文件等。然而,区政府未在法定期限内对该申请进行答复,因此李某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指控区政府存在行政不作为。
经行政复议机关审查后发现,区政府未履行信息公开的答复职责,因此责令其限期履行答复职责。
1、行政不作为的认定
在这起案件中,争议焦点在于区政府是否存在行政不作为。
根据行政行为的方式,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积极改变现有法律状态的行为,而不作为行政行为则是指行政主体消极不改变现有法律状态的行为。构成不作为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申请人的请求事项在被申请人的职权范围内;二是被申请人对申请人的请求不予答复或拒绝履行职权。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行为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在法定期限或合理期限内不予答复;拒绝履行,即明确答复不履行;部分履行,即未完全履行法定职责。
在审理行政不作为案件时,行政复议机关首先要审查被申请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法定职责。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行政机关应根据不同情况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答复。如果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如果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如果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告知申请人,并告知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如果申请内容不明确,应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或补充。
在这起案件中,区政府有义务对李某进行答复。然而,“答复”并不等于“必须公开”,这种答复行为应属于区政府的职责范围。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如果能够当场答复,应当当场予以答复;如果不能当场答复,则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答复;如果需要延长答复期限,应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期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在这起案件中,区政府属于“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的情况,因此应认定其存在行政不作为行为。
2、信息公开的主体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由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应由制作该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如果政府信息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的范围,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行政机关应告知申请人,并告知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在这起案件中,李某要求公开的征收批准文件、报批材料以及补偿和安置方案批准文件等,是由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其法定职责批复的文件。因此,李某的申请并不属于区政府的公开职责权限范围,区政府应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后15日内,告知李某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信息公开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行为违法或无效的规定。在特定情形下,如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且判决履行已无实际意义,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没有可撤销内容,或依法不成立等情况下,行政行为可以被认定为违法或无效。同时,也讨论了撤销违法行为对国家利益和公
张某某诉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行政不作为案
张某某因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偏低和少缴、漏缴问题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之间的行政纠纷案件。张某某要求两机构履行法定职责进行强制征缴,但市社保局和市社保基金中心互相推诿,未履行法定职责。经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市社
行政不作为类案件的案由确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首先以“诉”作为案由的第一个构成要素,然后加入行政主体类别和不履行特定行政职责或义务作为后续构成要素。具体确定方法以公安机关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为例。案由适用范围和确定时间在立案审查阶段,并可根据审理情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决定、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决定、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侵犯经营自主权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以及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