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监察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
如果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过程中认为需要补充核实,应当将案件退回监察机关进行补充调查,同时也可以自行进行补充侦查。
对于监察机关移送起诉且已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先行拘留犯罪嫌疑人,并解除留置措施。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拘留后的十日以内作出逮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需要注意的是,人民检察院决定采取强制措施的期间不计入审查起诉期限。
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对于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且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十日内作出决定,对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案件,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如果人民检察院改变了对案件的管辖权,审查起诉期限应当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
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犯罪事实和惩罚犯罪人的诉讼活动。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2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前,必须首先查清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所谓的犯罪事实包括:
(1) 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而不是一般违法行为。
(2) 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负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这涉及到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状态(包括故意、过失、动机和目的)以及年龄、精神状态等。
(3) 确定对犯罪嫌疑人应当从轻、减轻或者从重处罚的事实。查清上述各项事实即符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的条件。
证据是认定犯罪事实的客观依据。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审理程序。侦查阶段可长达八个月。审查起诉阶段一般为一个月,可延长半个月。检察院审查后如需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法院审理采用二审终审制,一审时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复杂案件审限可能长达两年。刑期执行中,根据刑期长短决定服刑地点
刑事案件在公诉科中如何变更强制措施以及提起公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公诉科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独立诉讼地位及其诉讼权利与义务。被害人享有控告、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等权利,并需履行相应义务。如认为公安、检察机关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不立案、不起诉,被害人可要求法律监督。被害人既可以向检察院申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