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书,又称起诉状,是指法院在经过侦查或审查后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并应依法交付审判的文书。它是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或附带民事责任时所制作的诉讼文书。刑事起诉书适用于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等案件,以及其他不需要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院决定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并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起诉书应当一式八份,对于每增加一名被告人,需要增加起诉书五份。
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无论检察院是否派员出庭,都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全部案卷和证据材料。
刑事起诉书的送达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关于重新公诉的程序和条件,包括涉及故意伤害犯罪案件的处理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构成轻伤以上的伤害案件,案件不会撤销,但非共同犯罪的参与者不会被追究责任。同时,根据民法相关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但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法院应当
一份刑事起诉状的格式和内容,涉及被告人、辩护人、公安局等的基本信息以及公诉事实等,经检察院审查起诉认为被告人触犯了刑法,依法提起公诉。主要内容涉及对案件侦查的总结和对被告人行为的法律评价等。
行政诉讼判决的四种情形。其中,维持判决适用于证据确凿、法律和法规适用正确的具体行政行为;撤销或部分撤销判决适用于存在主要证据不足等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强制履行判决针对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变更行政处罚判决则是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时适用。同时,被告在
公诉案件的五个诉讼阶段,包括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和执行。同时,也介绍了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的区别,如案件来源、犯罪性质和危害程度、审查程序、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地位、举证责任以及刑罚处罚的轻重等。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