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代理人是指代表当事人一方,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或经当事人授权范围内,执行诉讼行为并接受诉讼行为的人。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代理人主要代表被害人或其家属或自身(如果本身就是法定代理人)争取民事上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中,被害人的代理人会作为民事代理人出现。
公诉人是指不需要当事人直接提起诉讼,而是由国家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主要由人民检察院的司法人员担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4条的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人民检察院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后的三日内,应当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在受理自诉案件后的三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具体执行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2条的规定。
刑事辩护承担的是辩护职能,即反驳控方控诉,证明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罪轻,应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而代理职责在于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
刑事辩护适用于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刑事代理适用于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人和附带民事当事人。
刑事辩护人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法律规定的会见权、通信权、调查取证权等,有些权利甚至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所不享有的;刑事代理人享有的权利由被代理人授予,并且不能超过被代理人的权限范围。
刑事辩护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根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授权或法院的依法指定;刑事代理人参加诉讼只能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授权。
辩护人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辩护而不受被告人约束;代理人不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是附属于被代理人的,依据被代理人的意愿进行活动。
辩护人享有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不需要被告人的授权,授权仅限于使辩护人参与诉讼;代理人是否参与诉讼,以及在何种权限范围内进行活动,都需要授权决定。
辩护人在调查取证、提交辩护词等活动中使用的是自己的名义;刑事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时使用的是被代理人的名义。
刑事豁免权具有以下特征:
刑事豁免权是法律赋予辩护律师的专有权利,其他诉讼主体如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不享有此项权利。刑事豁免权是控辩式诉讼模式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控辩双方权利平衡的重要保障。
刑事豁免权只适用于刑事诉讼及相关程序,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之外的个人行为和言论不受此特权保护。如果律师在执业活动之外得知其他案件的相关事实情况,根据刑诉法第47条的规定,律师不得援引该特权而免于作证。同样,律师在执业活动之外犯有诽谤、伪证、包庇等罪行,也不得因该特权而免于追诉,应按一般主体犯罪的相关规定予以追诉。
刑事豁免权是基于当事人的委托或法院的指定产生的,其目的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现刑诉法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根本任务。因此,除非当事人同意或法律另有规定,辩护律师不得主动放弃该权利。同时,即使该当事人同意,辩护律师也不得放弃该权利,如果该放弃导致其他当事人的权益受损。
刑事辩护的审判流程如下:
律师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检查笔录制作人出庭作证时,应制作上述人员名单,注明身份、住址、通讯处等,并说明拟证明的事实,在开庭前提交给人民法院。
律师收到开庭通知书后应按时出庭。如果因以下情况无法出庭,律师应及时与法院联系,申请延期开庭:收到两个以上开庭通知,只能按时参加其中一个;庭审前发现重大证据线索,需进一步调查取证或申请新的证人出庭作证;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时出庭。
如果律师在开庭前三日内才收到出庭通知,有权要求法院更改开庭日期。
协助被告人提出是否回避的申请。
以上是刑事辩护的审判流程。
刑事辩护人享有以下权利:
1. 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进行辩护。辩护人根据自己对事实的认定和对法律的理解,独立进行辩护,其他机关、团体或个人无权干涉。
2. 会见通信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并可以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在审判阶段,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并可以与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3. 调查取证权。辩护律师经证人或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并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
4. 提出辩护意见权。辩护律师有权在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阶段为委托人提出辩护意见,并且人民检察院应当听取。
5. 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权。在法庭调查阶段,经审判长许可,辩护人可以向被告人发问,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在法庭审理中,辩护人有权申请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物,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在法庭辩论阶段,辩护人可以就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与控方展开辩论。
6. 提出上诉权。经被告人同意,辩护人可以提出上诉。
7. 要求解除强制措施权。辩护人有权要求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采取的超过法定期限的强制措施。
8. 拒绝辩护权。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的规定,律师接受委托后,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不得拒绝辩护或代理。
诉讼代理人是指代表被代理人参与刑事诉讼的人,其代理行为基于被代理人的委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06条的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和同胞兄弟姊妹。
民事纠纷的官司流程以及其他解决方式。在官司流程方面,文章详细阐述了起诉、提交起诉材料、提交书证、立案审查、预交诉讼费用、开庭审理、判决生效等步骤。另外,还介绍了自力救济和社会救济两种常见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包括自决、和解、调解和仲裁等。
律师在诈骗案件中的角色。根据法律规定,受害人可以委托律师起草控告书或举报书,但律师不能代替受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或委托辩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也有义务保障其辩护权利。
原告能否给证人钱财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原告不得给证人钱财。证人出庭需经法院许可,其证言需经过质证查实才能作为定案依据。同时,保障证人的安全十分重要,对于特殊案件的证人还有特殊保护措施。证人因作证而支出的费用可以得到补助。
被告的证据在法庭上的存在情况,双方进行证据交换的必要性及其程序。被告有权查看原告提供的证据,法院也有责任提供复印件。证据交换是为了让双方当事人互相查看和审查对方提交的证据。同时,文章还提及了相关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