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爆炸罪是一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必须以爆炸方法实施,并且具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爆炸行为才能构成。然而,并非一切以爆炸方法实施的犯罪都能构成爆炸罪,而是根据行为人采用爆炸方法所预期达到的目的来定罪量刑。例如,以爆炸的方法杀人、伤人的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来定罪,而不是简单地以爆炸罪来定罪。
1. 使用的爆炸物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爆炸物
被告人张某使用的爆炸装置是由民用爆竹制作而成,并非购买现成的炸弹、炸药、雷管等爆炸器材。与威力较大的爆炸物相比,张某自制的爆炸物更像一个大的爆竹,威力和杀伤力较小。因此,从所使用的爆炸物来看,不能认定其构成爆炸罪。
2. 以敲诈钱财为目的,实施“爆炸”只是一种犯罪方法
根据被告人张某和郑某的供述,他们之所以选择爆炸这种方式,只是为了让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主动汇款,以达到敲诈钱财的目的。然而,被害人是否恐惧、是否汇款,这些都是张某无法掌握的。事实证明,没有一个被害人主动汇款,张某的犯罪方法没有奏效。
3. 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主观和客观后果
几次爆炸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张某在实施爆炸行为时刻意安排不伤及人,并且没有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例如,在饭店实施爆炸时,张某选择在房间里没有人的情况下放置爆炸装置,并在离开房间时将房门关上,以确保不伤及服务员。此外,他还在选择爆炸时间时避开了饭店用餐高峰期,没有伤及客人。在参与幼儿园的爆炸行为时,由于幼儿园正在装修没有孩子,张某只是将爆炸物放在了滑梯旁边的草丛中,并且在晚上九点多钟实施,对人和物均没有影响。在对车辆进行破坏时,张某选择在车辆较少的小区停车场,周边没有行人,并且选择价值相对较小的车辆。因此,张某的行为并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主观和客观后果。
从以上分析可知,被告人张某的最终目的是敲诈钱财,他的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因此不应以爆炸罪定罪量刑。
被告人张某并没有因犯罪行为得到钱财,被害人也没有向他的银联卡内汇款,因此属于犯罪未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辩护人:
日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将被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而过失犯前款罪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被告人邵某被指控犯包庇罪的辩护意见。辩护词指出,缺乏事实根据和充分证据,指控罪名不成立。邵某并未参与商量顶罪的事,也未给钱物用以逃避法律制裁,她的行为不符合包庇罪的相关规定。请求法庭查清事实,对邵某作出无罪判决。
关于犯罪所得及犯罪收益相关的辩护词。被告人周某已主动退赔大部分赃款并购买赃车自用,未获得非法收益,且在被捕过程中无拒捕行为,并积极配合追缴赃物。考虑到其退赔和积极配合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较小,二审法院应对其从轻量刑,并考虑宣告缓刑。
胡珍对邻居李山家的权益侵害行为。胡珍侵占了共同通行的胡同通道,影响了李山家的通行权,并在日常生活中对李山一家采取恶劣行为。最近一次冲突中,胡珍引发打斗,导致李山女儿和妻子受伤。尽管李山试图阻止胡珍的不法侵害,但由于胡珍的强势和误解,事态进一步升级。
走私核材料罪的辩护词。首先,对涉案货物的认定提出异议,认为被告人走私的货物不应认定为走私货物。其次,强调被告人在案件中的从犯地位,请求减轻处罚。再次,提出被告人具有认罪态度好、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等酌定从轻量刑的情节。最后,根据刑法和相关刑事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