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有以下情形的人:
(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越狱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1、扭送主体的广泛性
扭送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公民。这表明扭送是公民的一项普遍权利,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扭送权,公民可以运用这种权利保护自己、帮助他人,与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伸张正义,体现国家支持的社会正气。
2、扭送对象的特定性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可以扭送四类人:现行犯、通缉犯、越狱逃跑者或被追捕者。扭送的对象仅限于上述四类人,任何人不能随意扩大范围。
3、与强制措施的强迫性不同
首先,从“扭送”的词义可以推断出扭是一种送的方式,具有迫使将其送交公安、司法机关的性质,不同于强制措施的强迫性。但公民只有首先控制住扭送对象才能将其送交公安、司法机关,这当然不是扭送对象自愿的,即迫于某种形势、迫于扭送行为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同时还存在来自于社会、群众的压力和法律的权威,从而在精神上迫使扭送对象随同扭送主体一起去司法机关。因此,它不同于司法人员的执法有特定身份和权力做后盾,也具有法定强制性。
4、具有即时性和暂时性
该特征对应的是刑事诉讼法第63条中的“立即”一词。公民在发现具有法定情形的人时,应在控制住扭送对象后立即将其送往公安司法处理。扭送必须立即进行,不得拖延。因此,扭送对于扭送对象人身自由的限制是暂时的,当公民将扭送对象移送至司法机关时,扭送行为结束。
5、保障性
扭送的另一层词义是“送往”,侧重于“送”。在这个过程中,公民不得对扭送对象进行关押和体罚,不能随意进行搜查,不得随意伤害扭送对象的身体或侮辱其人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原则,包括平等互惠原则、不得损害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案件审理期限的不同情况,包括简易程序、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等的审理期限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延长审理期限。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归案时是否能开庭的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若同案犯罪嫌疑人在逃,但在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仍可开庭审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网上开设赌场罪的立案标准和刑罚。
在附条件不起诉案件中,被害人对检察机关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满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的问题。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诉,且自诉案件特点包括调解、和解、反诉等。刑事自诉案件一般情节较轻,附带民事诉讼,其时效受刑法、刑事
我国关于治安处罚的案底能否消除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无论是违法记录还是犯罪记录,都不会消除,也不会自动消除。案底指的是有犯罪记录或行政处罚记录,这些记录会被公安机关等保存。在我国,没有前科消除制度,这些记录将伴随当事人终生。但普通单位或个人无法查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