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 > 刑事诉讼法全文 > 男童劝老人反被打,关于扭送相关规定

男童劝老人反被打,关于扭送相关规定

时间:2024-10-26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6653
公民要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而近日湖北荆门一4岁男童被68岁陌生男子打倒在地,老人打小孩是由于老人在坐公交车的时候,没有投币,并与司机乘客争吵,男童与男子同一站下车,下车后男童教育男子不能逃票,男子打小孩后被群众移交到公安机关处理,那么男童劝老人反被打,关于扭送有什么规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男童劝老人反被打,关于扭送相关规定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通缉在案的等人员,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有以下情形的人:

(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越狱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扭送的特点

1、扭送主体的广泛性

扭送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公民。这表明扭送是公民的一项普遍权利,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扭送权,公民可以运用这种权利保护自己、帮助他人,与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伸张正义,体现国家支持的社会正气。

2、扭送对象的特定性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可以扭送四类人:现行犯、通缉犯、越狱逃跑者或被追捕者。扭送的对象仅限于上述四类人,任何人不能随意扩大范围。

3、与强制措施的强迫性不同

首先,从“扭送”的词义可以推断出扭是一种送的方式,具有迫使将其送交公安、司法机关的性质,不同于强制措施的强迫性。但公民只有首先控制住扭送对象才能将其送交公安、司法机关,这当然不是扭送对象自愿的,即迫于某种形势、迫于扭送行为的正义性和合法性。

同时还存在来自于社会、群众的压力和法律的权威,从而在精神上迫使扭送对象随同扭送主体一起去司法机关。因此,它不同于司法人员的执法有特定身份和权力做后盾,也具有法定强制性。

4、具有即时性和暂时性

该特征对应的是刑事诉讼法第63条中的“立即”一词。公民在发现具有法定情形的人时,应在控制住扭送对象后立即将其送往公安司法处理。扭送必须立即进行,不得拖延。因此,扭送对于扭送对象人身自由的限制是暂时的,当公民将扭送对象移送至司法机关时,扭送行为结束。

5、保障性

扭送的另一层词义是“送往”,侧重于“送”。在这个过程中,公民不得对扭送对象进行关押和体罚,不能随意进行搜查,不得随意伤害扭送对象的身体或侮辱其人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处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处罚问题。文中提到了立案侦查的标准和刑事处罚的法律规定,包括个人和单位非法吸收存款的不同数额标准和情节。此外,对于大量收取会员费的行为,如果涉及非法集资,则构成非法集资行为。在处理这类案件时,会考虑案发前后归还部分资金和是否用于正常

  •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在法律实施中如何协助司法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民在遭遇正在实施犯罪、通缉在案的犯罪嫌疑人、越狱逃跑犯以及正在被追捕的犯罪分子时,可以将其扭送至司法机关。公民应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与犯罪分子共同斗争,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 检察院申诉程序的要求

    我国刑事诉讼中检察院申诉程序的要求。对于不起诉决定的申诉,被害人或被不起诉人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检察院将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被害人可据此决定是否向人民法院起诉。此程序确保了申诉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 公民的依法扭送行为

    公民的扭送权利及其法律意义。公民扭送是阻止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扭送行为体现了公民的人权和社会正义。公民的扭送权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是正当且合法的。司法机关要求犯罪嫌疑人提供保证人或保证金以确保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扭送行为能够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免受犯罪侵害

  • 未成年人自首能否轻判
  • 扭送错误且被扭送人受伤公民要赔偿吗
  • 扭送造成违法人员受伤由谁赔偿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