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的成因是指各种犯罪因素按其作用层次、力度及其作用机制所构成的能引起犯罪行为发生和犯罪现象存在与变化的罪因系统。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未成年人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未成年人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
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未成年人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
社会不良现象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尤其为甚。
刑事法律制度的缺陷及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犯罪人的改造措施所致犯罪的因素。
1、以预防、教育为主、惩戒为辅。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2、家庭要提高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教师要改善育人方法,多赞颂美德,合理而适度地惩戒学生。
4、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法制培训教育。
5、完善法制体系,构筑社会防线。
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实施某些行为时才构成犯罪,其它行为均不予刑事处罚,检察院也可酌定不起诉。但要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此外,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实施八种行为之外的其它罪名时,仍然以行为所触犯的罪名定罪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被胁迫、诱骗参与犯罪,被教唆犯罪,或者属于犯罪预备、中止、未遂,情节一般的,可以免除处罚或者不认为是犯罪。此外,其他情形下,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的行为也可能被认定为不构成犯罪。
总之,未成年犯罪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多个方面加以关注和解决。
年满14周岁未满16岁轮奸的法律处罚,具体涉及刑罚幅度、强奸罪的规定及犯罪主体的相关考虑。强调未成年人犯罪可获得较轻处罚,同时详细阐述了强奸罪的本质、犯罪对象、行为方式及违背妇女意愿的理解。此外,文章还提及了关于丈夫是否可成为强奸罪直接犯的争议。
中国未成年特困人员能否被福利院接收的问题。依据《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福利院可以接受未满16周岁的特困人员的收留抚养,并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收养孤儿的限制条件,包括被收养人的年龄、身世背景等,以及收养人的年龄、抚养
童工的法律定义及相关的处罚规定。童工指的是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参与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法律明确规定了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标准,包括罚款和加重处罚的情况。同时,也明确了哪些情况下不属于童工范畴,如参与家庭劳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等。规定由劳动部
未成年人的定义及其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文章明确了未成年人包括少年和青少年的不同称呼所对应的法律定义和权利差异,并详细列举了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如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等。同时,也阐述了未成年人应承担的义务,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文章还介绍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