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公司行政处罚的时效期间为两年。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的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没有被发现,那么两年后即使被发现,也不再受到行政处罚的追究。
然而,如果公司的违法行为已经被发现,只是因为无法找到违法行为人或者证据尚不确凿,那么无论经过多长时间,都可以继续追究行政处罚。
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定的依据。行政处罚只能由行政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实施,并且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这就是行政处罚法定原则,也是行政处罚的根本要求。
1、时效的起点:违法行为发生之日。也就是指违法行为完成或者停止之日。例如,如果公司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那么追责时效应从销售完毕的最后一天开始计算。
2、时效的期间:两年。对于大多数行政处罚案件来说,追究时效为两年。同时,《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在行政处罚时效问题上“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是因为考虑到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十分复杂,行政违法案件又千差万别,因此灵活的规定有利于行政处罚的有效执行。
实际操作中,《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时效问题进行了特别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前款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根据这一规定,对于违反有关治安管理方面的行政违法行为,追责时效就应以六个月为限,不再执行两年的规定。
城管是否具有执法权的问题。执法主体分为法定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法定机关委托行政机关三类。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可决定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但人身自由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部分大城市通过地方立法授予城管立法权,但并非所有城管都具有执法权。地方政府的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行政处罚的时效期间是两年,即如果违法行为在两年没有被发现的,两年后即使发现,也不再追究。《行政处罚法》第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
行政处罚听证会有时间限制,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道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进行调查终结后,由负责人进行审查,确有违法事实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