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对于未被发现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在二年内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这一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对于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需要明确的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发现时间”是指行政机关的立案时间,而不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时间。
违法行为的发生时间是指违法行为完成或者停止的日期。例如,对于运输违禁物品的行为,在途中用了10天时间,应当从最后一天将违禁物品转交他人的日期开始计算。对于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违法行为,应从违法行为终了之日起算。
如果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期限内发现违法行为,但最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超过了行政处罚追究期限,法院不会以超出行政处罚追究时效来处理这种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不再追诉。
根据刑法规定,不同刑罚对应的追诉时效期限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是否可以参军的问题。根据征兵政治审查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如果满足政治条件,包括热爱党、祖国、军队等,并且没有涉及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的情形,那么他们仍然可以参军。父母的失信情况不会对孩子的参军资格产生影响。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行政处罚的时效期间是两年,即如果违法行为在两年没有被发现的,两年后即使发现,也不再追究。《行政处罚法》第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
行政处罚听证会有时间限制,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道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