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容貌毁损(重度)。
a) 面部条状瘢痕(50%以上位于中心区),单条长度10.0cm以上,或者两条以上长度累计15.0cm以上。
b) 面部块状瘢痕(50%以上位于中心区),单块面积6.0cm2以上,或者两块以上面积累计10.0cm2以上。
c) 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显著色素异常,面积累计达面部30%。
d) 一侧眼球萎缩或者缺失。
e) 眼睑缺失相当于一侧上眼睑1/2以上。
f) 一侧眼睑重度外翻或者双侧眼睑中度外翻。
g) 一侧上睑下垂完全覆盖瞳孔。
h) 一侧眼眶骨折致眼球内陷0.5cm以上。
i) 一侧鼻泪管和内眦韧带断裂。
j) 鼻部离断或者缺损30%以上。
k) 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50%以上。
l) 口唇离断或者缺损致牙齿外露3枚以上。
m) 舌体离断或者缺损达舌系带。
n) 牙齿脱落或者牙折共7枚以上。
o) 损伤致张口困难Ⅲ度。
p) 面神经损伤致一侧面肌大部分瘫痪,遗留眼睑闭合不全和口角歪斜。
q) 容貌毁损(轻度)。
a) 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6.0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10.0cm以上。
b) 面部块状瘢痕,单块面积4.0cm2以上;多块面积累计7.0cm2以上。
c) 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明显色素异常,面积累计30.0cm2以上。
d) 眼睑缺失相当于一侧上眼睑1/4以上。
e) 一侧眼睑中度外翻;双侧眼睑轻度外翻。
f) 一侧上眼睑下垂覆盖瞳孔超过1/2。
g) 两处以上不同眶壁骨折;一侧眶壁骨折致眼球内陷0.2cm以上。
h) 双侧泪器损伤伴溢泪。
i) 一侧鼻泪管断裂;一侧内眦韧带断裂。
j) 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30%以上。
k) 鼻部离断或者缺损15%以上。
l) 口唇离断或者缺损致牙齿外露1枚以上。
m) 牙齿脱落或者牙折共4枚以上。
n) 损伤致张口困难Ⅱ度。
o) 腮腺总导管完全断裂。
p) 面神经损伤致一侧面肌部分瘫痪,遗留眼睑闭合不全或者口角歪斜。
a) 面部单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4.5cm以上;多个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0cm以上。
b) 面颊穿透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
c) 口唇全层裂创,皮肤创口或者瘢痕长度1.0cm以上。
d) 面部块状瘢痕,单块面积3.0cm2以上或多块面积累计5.0cm2以上。
e) 面部片状细小瘢痕或者色素异常,面积累计8.0cm2以上。
f) 眶壁骨折(单纯眶内壁骨折除外)。
g) 眼睑缺损。
h) 一侧眼睑轻度外翻。
i) 一侧上眼睑下垂覆盖瞳孔。
j) 一侧眼睑闭合不全。
k) 一侧泪器损伤伴溢泪。
l) 耳廓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6.0cm以上。
m) 耳廓离断、缺损或者挛缩畸形累计相当于一侧耳廓面积15%以上。
n) 鼻尖或者一侧鼻翼缺损。
o) 鼻骨粉碎性骨折;双侧鼻骨骨折;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双侧上颌骨额突骨折。
p) 舌缺损。
q) 牙齿脱落或者牙折2枚以上。
r) 腮腺、颌下腺或者舌下腺实质性损伤。
s) 损伤致张口困难Ⅰ度。
t) 颌骨骨折(牙槽突骨折及一侧上颌骨额突骨折除外)。
u) 颧骨骨折。
a) 面部软组织创。
b) 面部损伤留有瘢痕或者色素改变。
c) 面部皮肤擦伤,面积2.0cm2以上;面部软组织挫伤;面部划伤4.0cm以上。
d) 眶内壁骨折。
e) 眼部挫伤;眼部外伤后影响外观。
f) 耳廓创。
g) 鼻骨骨折;鼻出血。
h) 上颌骨额突骨折。
i) 口腔粘膜破损;舌损伤。
j) 牙齿脱落或者缺损;牙槽突骨折;牙齿松动2枚以上或者Ⅲ度松动1枚以上。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文章提出在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时,应当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地采用“知道”的标准而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考虑到专业因素,如某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损害难以被普通人了解,起算时间应考虑此特殊性。对于人身损害赔偿
不同领域人体损伤鉴定的标准及其适用范围。包括轻微伤、轻伤、重伤、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文章详细说明了各类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涉及法律、工伤、职业病等多个领域。同时,文章还涉及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和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等。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和中医(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中关于诊断失误的过错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问诊、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过错情形,包括实施检查、未实施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具体错误。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治疗失误的过错,包括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时机选择以及用药的过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