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规定人体损伤程度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等级划分。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规定的伤害程度评定。
本标准中引用以下标准的条文,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使用本标准时,应引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标准运用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结合检案实践经验,对人体损伤程度进行评定,提供科学的鉴定依据和统一的等级划分标准。本标准按照损伤的解剖学损伤和功能损害顺序进行编排。
人体损伤程度分为重伤、轻伤和轻微伤三个等级。
根据损伤严重程度,将损伤程度分为八个等级,分别为重伤一级、重伤二级、重伤三级、轻伤一级、轻伤二级、轻伤三级、轻微伤一级和轻微伤二级。
损伤程度评定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分析、综合评定以致伤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及由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或后遗症。评定依据的不同,分为以原发性损伤及其并发症为主要评定依据和以容貌损害或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评定依据。
根据具体条文规定,损伤程度评定应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以原发性损伤为主要评定依据的一般在3个月以内进行;以容貌损害或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评定依据的,一般在损伤后3个月至6个月内进行;疑难、复杂情况下,可以在治疗终结或状态稳定后6个月内进行。
鉴定人应具有相应专业的法医学鉴定资格,也可以由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人员担任。
鉴定人有权要求委托方提供鉴定所需材料,了解与鉴定有关的案情,查阅案卷,调阅病历,向当事人询问与鉴定有关的问题,对被鉴定人进行身体检查和必要的特殊仪器检查等。
鉴定人应遵守操作规程,全面、细致、科学、客观地进行检验并作记录,正确及时地作出鉴定结论,解答委托机关提出的问题,依法回避,依法出庭参加诉讼,保守案件秘密和个人隐私,妥善保管委托鉴定的有关材料。
工伤鉴定的程序和标准。程序包括专家组提出伤残等级意见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伤残等级。工伤鉴定标准分为十级,每一级的标准均涉及不同的伤残程度和功能障碍程度,包括面部、身体各部位、器官等方面的不同情况。
职工工伤鉴定级别标准和工伤鉴定程序。根据不同的听力损失程度,分为四级至十级的伤残级别。职工在工伤医疗期间内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提交相关材料申请工伤鉴定。经过医疗鉴定委员会鉴定后确定伤残等级并核发证明,如职工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可申请复查或重新鉴定。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和要求。伤残评定是在伤者康复后进行,通过客观检验和评价确定伤残程度的过程,分为一级到十级。伤者需提供相关材料,其完整性、充分性和真实性对司法鉴定机构是否受理有直接影响。评定所使用的标准包括多个法规和国家标准,涉及人体损伤、事故伤
手指缺失或指甲变形的工伤鉴定标准、程序及赔偿事宜。依据相关规定,手指骨折工伤鉴定分为九级和十级。鉴定过程中需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赔偿金额根据鉴定结果计算。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手指骨折若未影响劳动能力则不算伤残。另外,本文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