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规定人体损伤程度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等级划分。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规定的伤害程度评定。
本标准中引用以下标准的条文,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使用本标准时,应引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标准运用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结合检案实践经验,对人体损伤程度进行评定,提供科学的鉴定依据和统一的等级划分标准。本标准按照损伤的解剖学损伤和功能损害顺序进行编排。
人体损伤程度分为重伤、轻伤和轻微伤三个等级。
根据损伤严重程度,将损伤程度分为八个等级,分别为重伤一级、重伤二级、重伤三级、轻伤一级、轻伤二级、轻伤三级、轻微伤一级和轻微伤二级。
损伤程度评定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分析、综合评定以致伤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伤及由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或后遗症。评定依据的不同,分为以原发性损伤及其并发症为主要评定依据和以容貌损害或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评定依据。
根据具体条文规定,损伤程度评定应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以原发性损伤为主要评定依据的一般在3个月以内进行;以容貌损害或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评定依据的,一般在损伤后3个月至6个月内进行;疑难、复杂情况下,可以在治疗终结或状态稳定后6个月内进行。
鉴定人应具有相应专业的法医学鉴定资格,也可以由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人员担任。
鉴定人有权要求委托方提供鉴定所需材料,了解与鉴定有关的案情,查阅案卷,调阅病历,向当事人询问与鉴定有关的问题,对被鉴定人进行身体检查和必要的特殊仪器检查等。
鉴定人应遵守操作规程,全面、细致、科学、客观地进行检验并作记录,正确及时地作出鉴定结论,解答委托机关提出的问题,依法回避,依法出庭参加诉讼,保守案件秘密和个人隐私,妥善保管委托鉴定的有关材料。
工伤的定义及相关待遇。工伤是指在从事职业活动或与职业相关的活动时遭受的不良因素导致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和乐清工伤工资标准规定,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的伤残职工可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解除合同时,用人单位需支付一次性
耳聋职业病鉴定后是否可以办理残疾证的问题。文中介绍了残疾证的办理程序、听力残疾的分级标准、听力残疾的检查方法。办理残疾证需前往当地残疾人联合会申请,根据听力损失等级进行分级,评定后获得相应等级的听力残疾证。同时,介绍了听力残疾的检查环境要求和评定方法
法医物证鉴定的意义和程序。法医物证鉴定利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个体识别、亲子鉴定等。鉴定程序包括案件来源、委托、受理、检材保存和检验。检材主要采用DNA分析技术,使用PCR检测ST和线粒体DNA长度多态性。
法院在医疗事故鉴定中的权力范围。根据法律规定,法院没有权力强制要求医患双方或单方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选择权在当事人手中。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经过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且原告仍坚持医疗人身损害赔偿之诉时,法院才会依职权确定正确的法律关系。法律强调当事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