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某向某财产保险公司投保了奥迪车辆保险,保险金额为34万元人民币。由于车辆是新车,投保单上未填写牌照号码。保险公司在保险单正本的“特别约定”一栏中盖上了红色长方行图章,约定赵某在领取牌照后三日内通知保险公司,否则保险责任不负。然而,赵某在领取牌照后并未通知保险公司。后来,在保险期限内该车发生了保险事故,损失金额为20万元人民币。赵某依据保险单向保险公司提出了索赔要求。然而,保险公司认为赵某违反了“特别约定”的义务,因此决定拒绝赔偿。赵某不服,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保险法》第19条的规定,除了第18条规定的保险合同事项外,投保人和保险人还可以就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事项作出约定。本案中,保险单载明的“特别约定”是合同的要件,是合同的基础。如果投保人违反该约定,保险人可以宣布保险合同自始无效。保险人之所以约定该内容,是因为保险车辆应当具备合法手续,如果没有牌照号码,被保险人和其他人可能会利用该保单进行欺诈,以冒充保险车辆来索赔。此外,根据《机动车辆保险务款》第29条的规定,保险车辆必须具备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行驶证和号牌,并经过检验合格,否则保险单将无效。
本案给索赔人和投保人带来了严重的教训。实际上,赵某履行“特别约定”的义务是非常简单的。他可以在公安机关领取牌照后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告知牌照号码;或者开车到保险公司解释情况。对于赵某来说,这些都不是困难的事情。由于赵某没有认真阅读和学习保险单中规定的义务,导致失去了保险赔款。对于赵某个人来说,损失是巨大的,他的教训应该被广大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所吸取。
保险合同是一种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合同。订立合同的双方应当认真研究合同的条款和事项,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并行使因合同享有的正当权利。只有熟悉并理解保险合同条款的各项内容,才能在保险官司中发现案件的关键,找到有利于自身的证据材料,从而争取到有利于自身的裁决。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CIF条件下买卖合同中滞期费的问题。在航次租船合同中,装卸时间、滞期费和速遣费是重要特征。CIF条件下,卖方需订立运输合同,但有时会产生滞期费争议。文章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在卸货港产生滞期费时,卖方是否应向买方追偿的问题。第一个案例中,仲裁庭认为卸货时
一起医疗事故案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严重住院仅14小时便离奇死亡。患方指控医方未进行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起诉法院。律师根据医方提供的资料分析,医方存在多项医疗过错,包括未诊断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进行规范治疗、未履行告知义务等。经治医生的医疗过错与患者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