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死去起诉程序
时间:2024-11-01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发生了医疗事故之后,有可能当事人会直接死亡了,这样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如果对方想要进行起诉的话,涉及到的流程方面是如何进行规定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疗事故死亡案件的诉讼程序
一、选择管辖法院
如果患方提起医疗侵权或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的诉讼,应由医疗机构所在地法院进行管辖。如果医方提起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的诉讼,可以选择患方所在地或医方所在地法院进行管辖。
二、起诉
主要是原告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入笔录。
三、受理与立案
法院在接到起诉后,应在7日内进行审查,并对符合条件的案件立案,并通知当事人。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案件,法院应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四、开庭前准备
1、向当事人发送起诉状和答辩状的副本。2、确定审判组织。3、告知当事人合议庭的组成人员。4、确定审判人员是否需要自行回避。5、审查并确定案由。6、确定当事人范围,并通知遗漏的当事人参加诉讼。7、审核诉讼材料。8、认真调查和收集证据。主要方法包括询问当事人和第三人,要求当事人和第三人提供证据,询问证人和鉴定人,提取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作为证据,勘验物证和现场。9、查明是否需要采取证据保全措施。10、查明是否需要采取财产保全措施。11、查明是否需要合并审理。12、查明是否需要分开审理。13、查明是否有法定不公开审理的情况。14、制定庭审提纲。15、进行开庭通知和公告。
五、开庭审理
1、进行开庭预备。2、开始审理。3、进行法庭调查。4、进行法庭辩论。(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4)进行互相辩论。5、进行法庭调解。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6、进行合议庭评议。7、进行宣判。在合议庭就当事人在事实体权利义务的争议或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作出决定后,当庭予以宣读,从而结束案件审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的定义和要件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启动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则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程序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程序。医疗机构需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或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包括报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等。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组织调查,参与人员包括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医学专家。对于事实清楚、因果关系明确的重大医疗过失行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处理程序。患者若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可提交再次鉴定申请至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需满足一定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所做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也可申请重新鉴定,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相关情形。
-
医疗事故诉讼的基本事项
-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病人家属打砸事件
-
医疗过失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