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民法通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侵权责任法》。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法律规范,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
在《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前,医患纠纷的处理采用了二元制,即根据损害的轻重程度来决定赔偿的金额。对于较轻的损害,适用民法通则进行赔偿,而对于较重的损害,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赔偿。这种处理机制导致了赔偿金额的不一致,进一步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同时,医疗事故的鉴定由医学会负责,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认为医院有利于医疗事故的处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用于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的法律依据。然而,由于该条例规定了医疗事故的损害赔偿,导致了医疗损害法律适用上的混乱。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医疗事故的赔偿将不再适用于该条例。然而,该条例的其他规定仍然有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仍然需要遵守义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仍然需要按照该条例处理医疗事故,司法机关仍然适用该条例追究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
在医疗纠纷案件的一审中,法院受理案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原告在起诉时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原告在起诉时需要交纳以下费用:
原告在医疗事故纠纷诉讼中胜诉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原告在医疗事故纠纷诉讼中需要承担以下举证责任:
被告在医疗事故纠纷诉讼中需要承担以下举证责任:
证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及因果关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法院可以直接认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情形包括:
威海市为了有效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适用范围、定义、预防与处置原则、相关部门的职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职责、调解程序等内容,并规
医生不负责任的各种情形及其法律责任。医生的不负责任行为包括擅离职守、拒绝救治危急患者、未经批准开展试验性医疗等。特殊医疗损害如医疗产品及输血损害、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损害等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患者可向卫生主管部门投诉。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护伤、医疗治病和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各项赔偿的费用计算方式和相关规定。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具体赔偿数额和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要根据医疗机构在医疗事故中的
医疗事故致死起诉的流程。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选择提起医疗侵权民事赔偿之诉或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医生只能提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之诉。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包括医患关系、医疗行为违法违规等,才能受理。当事人需提交就诊资料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