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物质成果不断得到丰富,但是在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的身体产生的疾病也越来越多。虽然人类治愈疾病的能力愈来愈强,但是医患纠纷却愈演愈烈。医患纠纷矛盾不断发生不断升级。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心术》在给我们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为什么医患纠纷这么难以处理,为什么医闹行业发展如此迅速?
医疗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由于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责任心不同及医疗后果的难以预测性等因素,使得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对病人不利的损害事件。医疗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身心损害,而且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一方因不履行义务或侵权行为而给他方造成损害时,应当承担赔偿对方损失的民事责任。对权利人来说,损害赔偿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民事权利的手段;对义务人来说,它是一种重要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关于损害赔偿的性质,我国部分学者认为:“损害赔偿的性质具有双重性,首先损害赔偿是一种债,其次,损害赔偿又是一种民事责任。这两种性质,是先后两阶段的不同性质,侵权或违约行为首先产生的,是损害赔偿之债,在当事人双方之间产生赔偿损失的权利关系,只有当债务人不自觉履行赔偿义务时,这种债务即转化为损害赔偿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因生命、健康、人身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医疗损害包括两个主体,一是造成损害的主体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其中医疗机构是责任主体,医务人员是行为主体。正是由于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给患者造成损害,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在性质上属于职务行为,因此医疗损害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只有在医务人员是个人行为时医疗机构才能够不承担赔偿责任;二是医疗纠纷中的患方主体,一般来说就是患者本人,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即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死亡,患者的近亲属等利害关系人才可以成为患方的主体。
医疗赔偿的个人承担问题,包括医疗事故中的赔偿比例以及相关因素,如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以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其他医疗行为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需适用民事法律处理。文章旨在明确医疗赔偿中的责任归属,保障受害者权益。
医疗事故赔偿的具体项目和计算方法,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等的赔偿计算方式和标准。文章详细解释了各项费用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如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需承担举证责任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精神损害抚
医疗事故赔偿的计算细则,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方面的详细规定。根据医疗事故的损害程度,对各项费用进行了明确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以确保赔偿的公正和合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方法及赔偿标准。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一种货币补偿方式。计算基础是医疗事故发生地的年平均生活费,具体年限根据患者和事故后果确定。赔偿方式需一次性结算,由医疗机构支付。计算时考虑患者原有疾病状况、医疗过失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