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上升导致债券价格下降的风险。债券剩余期限越长,利率风险越大。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差的债券使得投资者无法以合理价格在短期内卖出债券,从而遭受损失或错失新的投资机会。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公司未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
(4)再投资风险
再投资风险是指购买短期债券而未购买长期债券,导致在短期债券到期时难以找到高于现行利率的投资机会,从而无法获得预期收益。
(5)回收性风险
回收性风险是指具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在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券面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时,可能被强制回收,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损失。
(6)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在通货膨胀期间,投资者的实际利率应该是票面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购买力风险是公司债券投资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第一条 风险事件发展为实质违约或发行人直接实质违约时,受托管理人应按照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督促发行人及时告知全体债券持有人,并持续进行信息披露。
第二条 发行人实质违约时,受托管理人应以书面形式督促发行人、增信机构和其他具有偿付义务的机构等落实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等文件约定的偿债措施。
若发行人、增信机构和其他具有偿付义务的机构拒绝按照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落实偿债措施,受托管理人应在2个工作日内向相关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报告,并进行信息披露。
第三条 发行人实质违约时,受托管理人应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的约定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就需要获得授权的事项提请会议表决,并根据会议决议履行职责。受托管理人可制定会议安保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四条 发行人实质违约时,受托管理人可以依据《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或债券持有人会议决议授权,提起民事诉讼、参与重整或破产清算等法律程序。
第五条 除受托协议另有约定外,受托管理人可以要求发行人追加担保,并可依法申请法定机关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受托管理人应督促相关主体按受托协议的约定承担相应费用。
第六条 发行人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发行人实质违约后,受托管理人应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决议的授权处置担保物。如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受托协议等有其他约定,应依照约定执行。
受托管理人应督促相关主体按受托协议的约定承担实现担保物权和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所产生的费用。
第七条 需要对发行人进行重整或破产清算的,受托管理人应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决议的授权,向人民法院提起对发行人进行重整或破产清算的申请,并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决议内容履行受托管理职责。受托管理人应督促相关主体按受托协议的约定承担相应费用。
第八条 人民法院启动发行人重整或破产清算法律程序时,受托管理人应持续关注并披露法院处理情况,并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决议内容参与发行人重整或破产清算。
受托管理人代为申报债权、参加债权人会议等产生的费用,受托管理人应督促相关主体按受托协议的约定承担。
第九条 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受托管理人应按规定和约定进行信息披露,并及时对风险事件的发生、处置及损失等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受托管理人应在处置工作结束后1个月内形成总结报告并向相关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报告。
《证券法》中关于公司债券发债额度的规定,包括额度限制的计算方法、公司债券的发行方式以及债券利息费用的相关内容。公司债券的发行额度限制为净资产的40%,具体计算时需考虑净资产额、不同债券品种等因素。债券发行方式包括溢价发行、折价发行和面值发行三种。文章
公司债券托管人的选择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券商和银行进行开户购买债券,以及办理转托管业务的方法。同时介绍了债券柜台交易的两级托管体制,托管人的权利与义务,包括为客户提供规定的托管服务、维护客户的权益等。
企业债券票面所需包含的内容,包括企业名称、住所、债券面额、利率、还本期限和方式等。此外,文章还指出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从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等活动为无效行为。
激励股与原始股的区别。激励股是公司为了激励员工表现或挽留人才而分配的一种股份、期权或分红;而原始股则是公司在上市前发行的股票。股权激励有行权条件,而原始股在限售期结束后可自由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