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借款提供担保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时间:2023-12-25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们在找银行借钱的时候,有可能银行会让自己进行担保,特别是一些贷款金额过大的情况,那么对于银行借款需要提供担保的法律规定又是如何的呢?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银行借款提供担保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与《担保法》的适用时间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2020年12月31日止的《担保法》将被废止,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将失效。
《民法典》生效前的担保法规定
根据担保法规定,债权人和第三人可以约定,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这里的第三人指的是担保人,可以是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公民。债权人是指主债务的债权人。
担保人的担保责任
担保人的担保责任可以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是指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连带保证仍具有一般保证的特性。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这属于一般保证。一般保证是指与主债务并无连带关系的保证债务。一般保证具有补充性,即在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的财产先行执行或执行无效之前,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时,保证人有权拒绝履行。这种权利被称为先诉抗辩权。先诉抗辩权在以下情况下不得行使:一是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债权人要求履行债务变得困难;二是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三是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上述权利。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这属于一般保证。
《民法典》(2021.1.1生效)对保证合同的定义
根据《民法典》,保证合同是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合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证金的法律性质
保证金的法律性质及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两种主要形式。保证金旨在保证合同的履行,包括为债权实现要求的保证金和双方提存的保证金。此外,文章还涉及口头协议的反悔处理,如果对方存在欺诈或显失公平行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协议;若口头协议真实有效但对方反悔,可向法
-
银行贷款买车不还款的法律后果
银行贷款买车不还款的法律后果。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银行会处理抵押物或质押物,并向担保人主张担保债权。若借款人没有提供担保,银行可能通过法律诉讼和强制执行措施追回借款,并将其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即“老赖”。失信被执行人将受到多种信用惩戒,如限制乘坐交
-
连带保证合同的权利主张方式
连带保证合同权利主张的方式,指出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和保证人主张权利。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有时间限制,债权人需在合同约定的担保期间或法定的六个月内要求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将失去法律保护。同时,根据不同担保合同条款,担保责任的期限和条件也有所不同。
-
连带共同保证的法律解释
连带共同保证的法律解释,即当有两个以上保证人为同一债务提供保证且未约定保证份额时,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在主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要求任一保证人承担全部责任。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无法追偿部分应按内部约定比例分担。
-
诉讼保全申请流程
-
继承权的放弃及其法律效果
-
婚前开的店离婚后负债算共同债务吗(《婚姻法》于2020年12月31日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