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抵销是基于法律规定,只要符合法定条件,任何一方都可以通过单方意思表示将自己的债权与对方的债权抵销;协议抵销则需要双方协商一致,不能由单方决定抵销。
法定抵销要求抵销的债务种类、品质相同;而协议抵销则可以针对不同种类、品质的债务进行抵销。例如,可以约定以煤炭抵销运输费,以二级大米抵销一级大米。虽然抵销的债务种类、品质不同,但通常情况下它们的价值基本相当,比如以1500公斤特级苹果抵销2000公斤一级苹果。
法定抵销要求当事人双方互负的债务必须都已到期;而协议抵销则可以在债务尚未到期的情况下,只要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愿意在履行期到来之前将互负的债务进行抵销。
法定抵销时,当事人主张抵销的一方应当通知对方,若通知未到达对方,则抵销行为不生效;而协议抵销则不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双方达成抵销协议后,抵销行为即具有法律效力。协议抵销使交易活动更加灵活,对当事人也更为便利。然而,当事人在协议抵销时必须遵循自愿、公平的原则,防止使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同意抵销。
借条的债务转移及其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债务转移需经过债权人同意,新债务人有权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且需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但不包括原债务人个人专属的债务。确保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是债务转移合法有效的关键。
甲、乙、丙三方之间的债务转移协议。丙方将其对乙方的债务转移给甲方,包括未履行的全部债务。协议详细说明了转移金额、支付方式及时间,并包含陈述、保证和承诺。协议经三方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且一式三份,各方各执一份。
免除债务的法律特点及其法律效力。债务的免除属于无因无偿行为,无需特定形式,可以是明示或默示的。债权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免除可以附条件或期限。债务的免除会导致债务的绝对消灭,包括利息债务和担保债务等。但债务的免除不得损害第三人的权益。
逃避债务的法律后果及相关案例分析。债务人故意不履行偿还义务需承担民事责任,债权人可通过诉讼寻求救济并强制执行债务人的财产。一案例中,个体户程先生逃避债务,将房产转让给女儿,被法院判决撤销房屋买卖合同。结论强调债务人应遵守法律,不得以逃避债务为目的进行